(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萍蹤:比喻行蹤不定,像浮萍一樣漂泊。
- 詩筒:裝詩稿的竹筒,這裏指詩作。
- 酒筒:裝酒的容器,這裏指飲酒。
- 麗景:美麗的景色。
- 正月半:正月十五,即元宵節。
- 勝遊:愉快的遊玩。
- 暮年:晚年。
- 絕塵:超越塵世,比喻超凡脫俗。
- 擬逸:打算隱逸,即隱居。
- 三年駕:指三年的隱居生活。
- 插翅:比喻迅速或高飛。
- 九萬風:比喻極高的風速,源自《莊子·逍遙遊》中的「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 寄語:傳達話語,寄託希望。
- 洛陽好年少:指洛陽的年輕人。
- 童子:指年輕人。
- 化爲翁:變成老人。
翻譯
我們的行蹤不定,難得笑語相投,不要因爲忙於寫詩而忽略了飲酒的樂趣。美麗的景色正逢正月十五元宵節,愉快的遊玩已經在晚年開始了。我打算超脫塵世,隱居三年,彷彿插上翅膀,仍能乘九萬里的風高飛。我想對洛陽的年輕人們說,昔日的年輕人如今已變成了老人。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中,「萍蹤不易笑相同」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難得相聚的珍惜,又暗含了對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後文通過對「詩筒」與「酒筒」、「麗景」與「暮年」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結尾處寄語洛陽的年輕人,更是透露出詩人對青春易逝的深刻認識,以及對後輩的殷切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豁達的人生觀和深厚的文學造詣。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贈暢僉憲子實華之西山 》 —— [ 明 ] 湛若水
- 《 聞陳黎樑六君羅浮舟中爲海盜所驚而歸作詩嘲之且定重遊之期 》 —— [ 明 ] 湛若水
- 《 過永淳縣除夕夜宿道莊與潘黃門對酌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己亥臘月十一、十二日,同職方朱正郎簠、趙副郎伊,連日冒雨雪視卜義阡, 》 —— [ 明 ] 湛若水
- 《 李陽江心將至安慶 》 —— [ 明 ] 湛若水
- 《 答李鰲峯別駕二首答白雲 》 —— [ 明 ] 湛若水
- 《 過十八灘戲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題友泉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