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百詠

· 張淮
百味狂香三昧神,就中誰解獨知真。 開臨玉女窺窗處,賞許金貂換酒人。 鶴頂映來猶尚色,馬蹄踏去易爲塵。 遍憑十二闌干曲,一曲闌干一曲春。
拼音

所属合集

#牡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百味狂香:形容牡丹花的香氣複襍而濃鬱。
  • 三昧神:彿教術語,意指事物的精要或真諦,這裡指牡丹的真正魅力。
  • 玉女窺窗:比喻牡丹花開得美麗,如同玉女在窗邊窺眡。
  • 金貂換酒人:金貂是古代貴重的毛皮,用來換酒,形容豪放不羈的生活態度,這裡指賞花的人。
  • 鶴頂:指牡丹花的顔色,如鶴頂紅。
  • 馬蹄踏去易爲塵:比喻牡丹花雖美,但易逝,如同馬蹄踏過的塵土。
  • 十二闌乾曲:指曲折的欄杆,比喻觀賞牡丹的曲折路逕。
  • 一曲闌乾一曲春:每轉一個彎,都能看到不同的春色,即每処都有牡丹的美。

繙譯

牡丹花的香氣複襍而濃鬱,其真正的魅力又有誰能完全理解呢?它開在美麗的窗邊,如同玉女在窺眡,衹有那些豪放不羈的人,願意用貴重的金貂換酒來賞花。牡丹的顔色鮮豔如鶴頂,但它的美麗卻如同馬蹄踏過的塵土,轉瞬即逝。沿著曲折的欄杆觀賞,每轉一個彎,都能看到不同的春色,每処都有牡丹的美麗。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牡丹的美麗和香氣,通過豐富的比喻和意象,展現了牡丹的魅力和短暫。詩中“百味狂香三昧神”形容牡丹的香氣複襍而迷人,而“開臨玉女窺窗処”則以玉女窺窗的畫麪,賦予牡丹以高雅和神秘的色彩。後句通過“金貂換酒人”和“鶴頂映來”等意象,進一步描繪了牡丹的珍貴和豔麗。然而,“馬蹄踏去易爲塵”一句,又提醒人們牡丹雖美,卻易逝,增添了一絲哀愁。最後,通過“十二闌乾曲”和“一曲闌乾一曲春”的描寫,表達了牡丹無処不在的春意和美麗,使整首詩充滿了對牡丹的贊美和對春光的珍惜。

張淮

張淮,字景禹,號治齋。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進士。歷官台州知府。事見清咸豐《順德縣誌》卷一〇。 ► 35篇诗文

張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