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如張

· 溫純
鬱郁灌木,衆鳥嚶嚶。 臨深酌酒,亦可怡情。 有鳥有鳥,鷕鷕其鳴。 厥德耿介,厥質文明。 嗟賈如皋,但慱偶聲。 恐逢鷙鳥,觸樹致驚。 以媒下翳,以艾藏形。 庶幾我獲,爲吾友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艾如張:古代的一種捕鳥方法,用艾草燻燒,使鳥受驚飛出,再用網捕捉。
  • 鬱鬱:茂盛的樣子。
  • 嚶嚶:鳥鳴聲。
  • 鷕鷕(yǎo yǎo):形容鳥鳴聲。
  • 耿介:正直不阿。
  • 文明:文雅有禮。
  • 賈如臯:指賈誼,西漢文學家,曾被貶爲長沙王太傅,後世常以“賈生”稱之。
  • 慱偶聲:指模倣鳥鳴聲以吸引鳥類。
  • 鷙鳥:猛禽。
  • :指用以引誘其他鳥類的鳥。
  • :遮蔽,這裡指用網遮蔽。
  • 艾藏形:用艾草隱藏身形。

繙譯

茂盛的灌木叢中,衆鳥發出嚶嚶的鳴叫聲。 靠近深水邊酌酒,也能怡悅心情。 有一衹鳥,鳴叫聲鷕鷕。 它的品德正直不阿,它的氣質文雅有禮。 可憐的賈誼,在臯陶之地,衹是爲了模倣鳥鳴聲。 擔心遇到猛禽,觸碰到樹枝而受驚。 用作誘餌的鳥隱藏在網下,用艾草隱藏身形。 希望我能捕獲它,作爲我的朋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捕鳥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諧之美的訢賞,以及對正直文雅品質的曏往。詩中“鬱鬱灌木,衆鳥嚶嚶”描繪了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而“厥德耿介,厥質文明”則贊美了鳥兒的品質。最後,通過捕鳥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希望通過捕獲這樣的鳥兒,來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友誼。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品質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

溫純

明陝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號一齋。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壽光知縣,徵遷戶科給事中。累遷至左都御史。時礦稅使四出,所至作惡多端。純屢疏陳,不報。曾倡諸大臣伏闕泣請罷礦稅。後以與首輔沈一貫不合,力請致仕。卒諡恭毅。有《溫恭毅公集》。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