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七年秋八月自梧州出巡至平樂歷諸險灘憫舟子勞甚感嘆有作手書於郡學示知音者
樓船發蒼梧,江水何湯湯。
清灣不時轉,石灘險非常。
顯伏羅虎兕,參錯森劍鋩。
砰轟地出雷,沸騰釜揚湯。
夾岸山壁立,澗谷緣其傍。
深陡力難爲,無路兼無樑。
引纜既弗能,操槳亦有妨。
篙師極力進,羣叫如發狂。
道甫逾半千,灘數百十長。
繼旬始能達,疲憊已莫當。
僱直僅足食,曷有贏餘糧。
所幸得無虞,勞損不自傷。
長江有巨賈,連舟豎危檣。
開帆趁好風,破浪飛汪洋。
無煩役心力,倏至千里疆。
得售重利還,里閭誇富強。
一時或不戒,傾摧見災殃。
乃知覆載間,人事誠眇茫。
淹速雖靡同,夷險未易量。
因之發警悟,省已益不遑。
盡瘁固所甘,幸致非所望。
循理聽自然,終始永弗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湯湯(shāng shāng):水流大而急的樣子。
- 顯伏:顯露和隱藏。
- 參錯:交錯。
- 鋩(máng):刀劍等的尖端。
- 砰轟:象聲詞,形容撞擊、爆炸聲。
- 釜揚湯:鍋裏的開水沸騰翻滾,比喻水流湍急如沸水翻滾。
- 傍:通「旁」,旁邊。
- 甫:才,剛剛。
- 逾:超過。
- 曷(hé):何,什麼。
- 虞:憂慮,憂患。
- 覆載:天地。
翻譯
樓船從蒼梧出發,江水是如此的洶涌浩蕩。清灣不斷地拐彎,石灘異常險峻。這裏時而有隱藏的虎兕出沒,怪石交錯如林立的劍刃。水流撞擊發出如雷的轟鳴聲,像沸騰的鍋中水在翻滾。兩岸的山壁直立,山澗峽谷沿着旁邊延伸。山谷幽深陡峭,行船十分艱難,沒有道路也沒有橋樑。拉纜繩也行不通,划槳也有妨礙。船伕們極力前行,衆人呼喊如發狂一般。路程才走了一半多一點,卻有數百十個長長的險灘。連續走了十多天才能到達,人們都疲憊不堪難以承受。僱工的工錢僅僅夠吃飯,哪有多餘的糧食呢。所幸能夠平安無事,雖然勞損但也不自傷。長江上有大商人,連船豎起高高的桅杆。他們趁着好風揚帆,破浪行駛在汪洋大海上。無需費力勞心,很快就能到達千里之外的地方。貨物得以高價售出後返回,鄉里都誇讚他們富強。然而一旦有時不小心,就會遭遇傾翻摧毀的災難。由此可知在天地之間,人的事情確實渺茫難測。快慢雖然不同,平安危險也難以估量。因此而發出警醒覺悟,反省自己更加不能停歇。竭盡全力固然是心甘情願的,但希望能有好的結果卻並非所期望的那樣一定能實現。遵循道理順應自然,從始至終永遠不能忘記。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作者從梧州出巡至平樂的經歷,通過對江水、石灘、船伕勞作等情景的描寫,展現了行程的艱險與困難。詩中既表達了對船伕勞苦的憐憫,也通過對比長江巨賈的順利航行,引發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作者意識到天地之間人事的變幻莫測,強調了人們應該保持警醒,遵循道理,順應自然。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宏大,情感真摯,既有對現實的描繪,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感悟。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韓雍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罷官有期懷寄歷陽朋好 》 —— [ 宋 ] 賀鑄
- 《 韌叟頑山以壬子仲秋偕淵靜遊長堤山望秋瀾行宮和壁間黃葉村人原韻見示同作 》 —— [ 清 ] 徐坊
- 《 仲秋初度登太武巖,次蔡發吾韻 》 —— [ 明 ] 盧若騰
- 《 八月至直沽 》 —— [ 明 ] 張以寧
- 《 月節折楊柳歌十三首正月歌 》 —— [ 明 ] 陳恭尹
- 《 走筆贈倪中舍霄 》 —— [ 明 ] 湛若水
- 《 大駕南歸至龍虎臺迎候者皆於昌平胄監歲館舊縣何氏至正九年八月監丞吳當獨來館人持祭酒司業舊題索賦 》 —— [ 元 ] 吳當
- 《 辛丑仲秋過母舅竹塢草堂,流連數日,賦得長句 》 —— [ 清 ] 嚴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