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九月與喬生先生夜話見其壁間畫像乃十年前樑生所寫撫今追昔有少壯之殊爰賦二詩以贈因書其上

十載曾輸祖逖鞭,班荊重對泬寥天。 烏衣舊巷迷芳草,青瑣名章化紫煙。 一室苔侵高士榻,三秋瓜熟故侯田。 平陵松柏歌聲歇,愁聽荒雞夜似年。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祖逖(tì)鞭:祖逖,晉代名將,曾立志報國,聞雞起舞。這裏指奮發圖強的精神。
  • 班荊:指朋友相遇,共坐談心。
  • 泬(xuè)寥天:泬寥,空曠清朗的天空。
  • 烏衣:指東晉時王謝等名門望族聚居的烏衣巷。
  • 青瑣: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借指宮廷。
  • 高士榻:指東漢陳蕃爲徐稚特設之榻。後泛指禮賢下士之舉。
  • 三秋: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
  • 故侯田:秦東陵侯邵平在秦亡後淪爲平民,種瓜爲生,稱爲「故侯瓜」。這裏指世事變遷,昔日的顯貴如今已沒落。
  • 平陵:漢昭帝劉弗陵之墓,這裏借指帝王陵墓。
  • 荒雞:半夜啼叫的雞,古人認爲荒雞叫是戰亂或不祥的徵兆。

翻譯

十年前我曾有像祖逖那般奮發圖強的精神,如今與喬生先生重逢,在這空曠清朗的夜空下,我們並肩而坐,促膝長談。烏衣巷的舊居已被芳草淹沒,那宮廷中的功名榮耀也已化作雲煙。屋內的苔蘚爬上了高士的坐榻,到了九月,瓜也在昔日王侯的田地裏成熟了。平陵旁的松柏間,歌聲已然停歇,我憂愁地聽着那半夜啼叫的荒雞,感覺這夜晚漫長如年。

賞析

這首詩撫今追昔,感慨時光流逝,世事變遷。詩人回憶起十年前的壯志豪情,如今卻有了諸多變化。通過描繪烏衣巷的荒蕪、青瑣名章的消逝、高士榻的苔蘚以及故侯田的變化,表現出繁華易逝、功名無常的主題。詩中的意象如泬寥天、芳草、紫煙、苔蘚、瓜熟等,營造出一種空靈、蒼涼的氛圍。最後以平陵松柏歌聲歇和荒雞夜啼,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內心的愁緒和對世事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沉的歷史滄桑感。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剛生,號劍公,別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少與屈大均同學於嶺南名儒陳邦彥。明亡後,始亨與大均同棄諸生,不復仕進,隱於草莽。國亂,寓於羊城,後返龍江。年五十出遊於羅浮、西樵間。後入羅浮山爲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緱館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薛始亨詩,以何氏至樂樓叢書本《南枝堂稿》爲底本,參校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蔡氏手抄本,葉恭綽校香山莫氏片玉書齋本(簡稱片玉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