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長泰尹鄭明府赴任便道歸省詩
淵明令彭澤,百里去柴桑。
心爲醉秫田,折腰鄉里郎。
何如鄭長泰,違家五日強。
起居可迎養,甘旨得相將。
況有好兄弟,孝友溢庭堂。
由家達之政,一邑見循良。
行行念赤子,竹馬迎道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淵明: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 彭澤:地名,今江西省彭澤縣,陶淵明曾任彭澤令。
- 柴桑: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陶淵明的故鄉。
- 秫田:指高粱田,陶淵明辭官歸隱後,曾種秫以釀酒。
- 折腰:指屈身事人,這裏指陶淵明不願爲五斗米折腰而辭官。
- 鄉里郎:指鄉里的普通人。
- 鄭長泰:人名,詩中提到的即將赴任的官員。
- 五日強:指五天的路程。
- 起居:日常生活。
- 迎養:迎接奉養父母。
- 甘旨:美味的食物,這裏指孝順父母的食物。
- 相將:相伴,相隨。
- 孝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 溢庭堂:形容家庭和睦,充滿歡聲笑語。
- 循良:指遵循善良之道,這裏指鄭長泰爲官清廉正直。
- 赤子:指百姓。
- 竹馬:兒童遊戲時當馬騎的竹竿,這裏指兒童。
翻譯
陶淵明曾任彭澤令,距離他的故鄉柴桑僅百里之遙。他心中渴望的是那片可以釀酒的高粱田,不願爲了五斗米而屈身事鄉里的普通人。相比之下,鄭長泰離開家鄉只需五天的路程。他的日常生活可以迎接奉養父母,孝順的食物也能相伴左右。何況他還有好兄弟,家庭和睦,充滿歡聲笑語。從家庭到政務,他在一邑中展現了循良的政績。他行走時,心中掛念着百姓,孩子們拿着竹馬在道旁迎接他。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陶淵明和鄭長泰的不同境遇,表達了對鄭長泰能夠兼顧家庭和政務的讚賞。詩中,「淵明令彭澤,百里去柴桑」與「何如鄭長泰,違家五日強」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鄭長泰的幸運和便利。後文則通過「起居可迎養,甘旨得相將」等句,展現了鄭長泰家庭的和諧與孝順,以及他作爲官員的循良形象。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古代賢人的敬仰,也體現了對當代官員的期望。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贈職方瀾石樑君擢憲副之廣右詩 》 —— [ 明 ] 湛若水
- 《 重遊南嶽至韶州清平市作六言 》 —— [ 明 ] 湛若水
- 《 題友泉 》 —— [ 明 ] 湛若水
- 《 乙卯元日祝聖臺即事步介翁大學士自述韻 》 —— [ 明 ] 湛若水
- 《 同小泉遊玉泉龍泉看花臺望湖亭諸勝再次前韻 》 —— [ 明 ] 湛若水
- 《 長江雜詠十一首大勝關 》 —— [ 明 ] 湛若水
- 《 初宿仰聖樓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楊郡博周君遷河陰掌教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