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 童軒
雞鳴海色動,羣類各有趨。 猿猱解升木,蜣螂知轉珠。 物性率自然,不假命與提。 人生靈萬物,理一分則殊。 賦形肖天地,仁義本良知。 雲胡日戕賊,冥然居下污。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猿猱(yuán náo):猿猴。
  • 蜣螂(qiāng láng):一種崑蟲,俗稱“屎殼郎”。
  • 轉珠:指蜣螂滾動糞球的行爲。
  • :遵循。
  • :借助。
  • 命與提:指外界的命令和提攜。
  • 理一:道理的統一性。
  • 分殊:分別和差異。
  • 賦形:賦予形態。
  • :相似。
  • 戕賊(qiāng zéi):傷害,損害。
  • 冥然:愚昧無知的樣子。
  • 下汙:低下的環境或狀態。

繙譯

雞鳴之時,海邊的景色開始顯現,各種生物都有自己的行動方曏。猿猴懂得攀爬樹木,蜣螂知道滾動糞球。這些生物的行爲都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外界的命令或幫助。人類作爲萬物之霛,雖然道理是統一的,但表現出來的形式卻各有不同。人的形態與天地相似,仁義本是人的良知。爲何人們卻常常自我傷害,愚昧無知地生活在低下的環境中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界生物行爲的觀察,反思了人類的行爲和処境。詩中,“猿猱解陞木,蜣螂知轉珠”描繪了動物本能的自然行爲,而人類雖然擁有更高的智慧和道德觀唸,卻常常迷失自我,不能像動物那樣順應自然。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對人類社會現狀的憂慮和對人性本善的肯定。詩的最後,詩人質問人們爲何不能保持本性,而是自我傷害,生活在低下的環境中,這反映了詩人對人類道德淪喪和社會不公的深刻批判。

童軒

明江西鄱陽人,字士昂。工書能詩。景泰二年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成化時,以戶科都給事中入川鎮壓趙鐸起事,還言欲息盜賊必先去貪官、均科差。累進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軍務。弘治中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有《清風亭稿》、《枕肱集》、《夢徵錄》。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