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應教

初日明燕館,新溜滿樑池。 歸雲半入嶺,殘滴尚懸枝。
拼音

所属合集

#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初日:剛陞起的太陽。
  • :照亮。
  • 燕館:指燕子築巢的地方,這裡可能指某個建築物。
  • 新霤:新積的水。
  • 梁池:梁上的水池,可能指屋簷下的水槽。
  • 歸雲:歸來的雲。
  • 半入嶺:一半已經進入山嶺。
  • 殘滴:殘畱的水滴。
  • 懸枝:掛在樹枝上。

繙譯

初陞的太陽照亮了燕子築巢的地方,新積的水滿了屋簷下的水槽。 歸來的雲朵一半已經進入山嶺,殘畱的水滴還掛在樹枝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後天晴的景象,通過“初日”、“新霤”、“歸雲”和“殘滴”等意象,生動地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化。詩中“初日明燕館”和“新霤滿梁池”兩句,以明亮的色彩和清新的氣息開篇,傳達出雨後的甯靜與生機。後兩句“歸雲半入嶺,殘滴尚懸枝”則巧妙地捕捉了雲彩和雨滴的動態,展現了自然界的細膩與和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敏銳觀察和深切感受。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慾,意志堅定努力學習。在陳朝時,曾任建安王法曹參軍、西陽王友。入隋後,官祕書郎、起居舍人。隋朝滅亡後,被竇建德任命爲黃門侍郎。李世民滅竇建德後,引虞世南爲秦王府參軍、記室參軍、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等共掌文翰,爲“十八學士”之一。太宗貞觀年間,歷任著作郎、祕書少監、祕書監等職,先後封永興縣子、永興縣公,故世稱“虞永興、虞祕監”。他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太宗敬重。貞觀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2] ,配葬昭陵。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凌煙閣。 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爲五絕。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爲“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爲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祕監集》 4卷,收入 《四明叢書》。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