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榴寄元九
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江城上佐閒無事,山下斸得廳前栽。爛熳一闌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
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麴塵。淚痕裛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
謫仙初墮愁在世,奼女新嫁嬌泥春。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燄欲燒人。
閒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奇芳絕豔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題詩報我何所云,苦雲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闌前只憶君。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躑躅(zhí zhú):一種植物的別名,這裏指山石榴。
- 杜鵑花:一種花卉,與杜鵑鳥無關,但因花期與杜鵑鳥啼叫時間相近,故名。
- 撲撲:形容花開得茂盛的樣子。
- 斸(zhú):挖掘。
- 爛熳:燦爛,繁盛。
- 麴塵:淡黃色,這裏形容花的顏色。
- 裛(yì):溼潤。
- 燕支:即胭脂,這裏形容花的顏色。
- 紅綃:紅色的薄綢。
- 謫仙:被貶下凡的仙人,這裏比喻美麗的女子。
- 奼女:美麗的女子。
- 泥春:形容女子嬌媚的樣子。
- 血珠:形容花的顏色鮮紅如血。
- 火燄:火焰。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這裏比喻花的美麗。
- 嫫母:古代醜女,這裏用來對比花的美麗。
- 遷客:被貶謫的官員。
- 拾遺:官名,這裏指元稹。
- 青春暮:青春將盡,指春天即將過去。
- 商山秦嶺:地名,指商山和秦嶺一帶。
- 石榴裙:紅色的裙子,這裏比喻花的顏色。
翻譯
山石榴,又叫山躑躅,也叫杜鵑花。杜鵑鳥啼叫時,花兒開得茂盛。九江的春天,杜鵑鳥一來,一聲啼叫就催開一枝花。 我在江城做官閒來無事,在山下挖了些山石榴種在廳前。燦爛的花開滿了一欄,共有十八棵樹,樹根樹枝無數,花開得更是數不清。 無數的花房和葉子都煥然一新,嫩紫和鮮紅交織,顏色淡黃如塵。花瓣上的露水像是淚水溼潤了胭脂色的臉,像是剪刀裁破了紅色的薄綢。 美麗的女子初嫁,嬌媚動人。陽光下,花兒紅得像是血珠即將滴落,風吹過,花兒像是火焰般欲燒人。 我閒來折了兩枝花拿在手中,細細觀賞,覺得這花不似人間所有。這花在花中就像是西施,而芙蓉和芍藥都像是醜女嫫母。 這奇特的花和絕豔的美,是誰能分別出來的呢?是被貶到通州的元拾遺。拾遺最初被貶到江陵去,去的時候正是春天即將過去。 商山和秦嶺讓他愁苦,山石榴花紅豔夾道。他寫詩告訴我,苦說花的顏色像石榴裙。 當時在花叢旁只想着我,現在在花欄前只想着你。想你卻不見你,只能坐着看着花兒凋落,夕陽西下,風起,花兒紅豔紛紛落下。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寄給好友元稹的,通過對山石榴花的描繪,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白居易用豐富的比喻和生動的描寫,將山石榴花的美麗和獨特之處展現得淋漓盡致,如「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形象地表達了山石榴花在他心中的地位。同時,通過回憶與元稹的往事,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懷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獨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