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晨興因報問龜兒

冬旦寒慘澹,雲日無晶輝。 當此歲暮感,見君晨興詩。 君詩亦多苦,苦在兄遠離。 我苦不在遠,纏綿肝與脾。 西院病孀婦,後牀孤侄兒。 黃昏一慟後,夜半十起時。 病眼兩行血,衰鬢萬莖絲。 咽絕五臟脈,瘦消百骸脂。 雙目失一目,四肢斷兩肢。 不如溘然逝,安用半活爲。 誰謂荼檗苦,荼檗甘如飴。 誰謂湯火熱,湯火冷如澌。 前時君寄詩,憂念問阿龜。 喉燥聲氣窒,經年無報辭。 及睹晨興句,未吟先涕垂。 因茲漣洳際,一吐心中悲。 茫茫四海間,此苦唯君知。 去我四千裏,使我告訴誰。 仰頭向青天,但見雁南飛。 憑雁寄一語,爲我達微之。 弦絕有續膠,樹斬可接枝。 唯我中腸斷,應無連得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慘澹 (cǎn dàn):陰暗無光。
  • 晶輝 (jīng huī):明亮的光輝。
  • 纏綿 (chán mián):形容疾病等糾纏不已。
  • (tòng):極度悲傷。
  • 溘然 (kè rán):突然。
  • 荼檗 (tú bò):苦菜。
  • 湯火 (tāng huǒ):熱水和火。
  • (sī):水流聲。
  • 漣洳 (lián rù):淚水不斷流下的樣子。
  • 中腸 (zhōng cháng):內心深處。

翻譯

冬日的早晨寒冷而陰暗,雲日無光。在這年末感慨之際,讀到你早晨的詩作。你的詩中也充滿了苦楚,苦在兄長遠離。我的苦楚不在於距離,而是肝脾之間的纏綿病痛。西院住着病弱的寡婦,後牀躺着孤獨的侄兒。黃昏時分一聲悲慟後,夜半時分十次起身。病眼流下兩行血,衰鬢如萬根絲。五臟脈搏漸漸咽絕,百骸脂肪逐漸消瘦。雙目失一目,四肢斷兩肢。不如突然逝去,何必半死不活。誰說荼檗苦,荼檗甘如飴糖。誰說湯火熱,湯火冷如流水。前些時候你寄詩來,憂心忡忡地詢問阿龜。喉嚨乾燥聲音阻塞,整年沒有回信。直到看到你早晨的詩句,還未吟誦已淚流滿面。因此在這淚流滿面之際,一吐心中的悲痛。茫茫四海之間,這種苦楚只有你知。離我四千裏,讓我向誰訴說。擡頭望向青天,只見雁南飛。請雁兒帶去一句話,爲我傳達給微之。琴絃斷了有續膠,樹被斬了可接枝。唯有我內心深處的斷絕,應該沒有再連接的希望。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對友人微之的迴應,表達了深切的思念和內心的苦楚。詩中通過對比自己的病痛與友人的離別之苦,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生活的無奈。詩人的語言質樸而深情,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內心感受的抒發,形成了一種淒涼而真摯的情感氛圍。詩的結尾,詩人寄託於雁兒傳遞信息,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無法相見的無奈,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執着和對生命的感慨。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