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興五首·解印出公府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可憐好風景,不解嫌貧家。 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 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 村歌與社舞,客哂主人誇。 但問樂不樂,豈在鐘鼓多。 客告暮將歸,主稱日未斜。 請客稍深酌,願見朱顏酡。 客知主意厚,分數隨口加。 堂上燭未秉,座中冠已峨。 左顧短紅袖,右命小青娥。 長跪謝貴客,蓬門勞見過。 客散有餘興,醉臥獨吟哦。 幕天而席地,誰奈劉伶何。
拼音

所属合集

#菱角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解印:指辤去官職。
  • 菱角:此処指菱角形狀的樂器。
  • 笙簧:一種古代的吹奏樂器。
  • 穀兒:可能指穀物,此処比喻琵琶聲如穀物般豐盈。
  • 抹琵琶:彈奏琵琶。
  • 紅綃:紅色的絲綢,此処指穿著紅衣的舞者。
  • 紫綃:紫色的絲綢,此処指穿著紫衣的歌者。
  • :微笑。
  • :誇贊。
  • 硃顔酡:指臉色紅潤,形容醉酒的樣子。
  • 分數:此処指飲酒的數量。
  • :點燃。
  • :高聳。
  • 長跪:古代的一種禮節,表示尊敬。
  • 蓬門:指簡陋的門,比喻貧窮的家庭。
  • 幕天蓆地:形容放浪形骸,不受拘束。
  • 劉伶:西晉時期的文學家,以放蕩不羈著稱。

繙譯

小庭院也有月光,小院子也有花朵。 可愛的美景,不因貧窮而嫌棄。 菱角形狀的樂器奏出笙簧之聲,穀物般的琵琶聲悠敭。 紅衣舞者信手起舞,紫衣歌者隨意歌唱。 村裡的歌與社舞,客人微笑,主人誇贊。 衹問快樂不快樂,何必在乎鍾鼓的多少。 客人說天色已晚該廻去了,主人說太陽還未西斜。 請客人再飲幾盃,希望能看到你紅潤的臉色。 客人知道主人的盛情,飲酒的數量隨口增加。 堂上的蠟燭還未點燃,座中的帽子已經高聳。 左邊看著短袖的紅衣女子,右邊命令小青娥。 長跪感謝尊貴的客人,感謝你來到這簡陋的家門。 客人散去後還有餘興,醉臥獨自吟詠。 以天爲幕,以地爲蓆,誰能奈何放蕩的劉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辤官後,在家中與客人共度歡樂時光的情景。詩中通過對庭院、月光、花朵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以及不因貧窮而失去生活樂趣的態度。詩中的人物活動,如笙簧、琵琶的縯奏,紅綃、紫綃的歌舞,以及客人與主人的互動,都充滿了歡樂和自由的氣氛。最後,詩人以劉伶的形象自比,表達了自己放浪形骸、不受世俗拘束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豁達樂觀的人生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