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臺有懷

臺枕秋江拂曙涼,先人曾此賦重陽。 碧紗掩映還生色,彩筆低迴幾斷腸。 五嶺風煙歸逸興,百年身世付清商。 屏星沒後知音迥,遺草空令諷詠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成臺:古代的一處名勝,具體位置不詳。
  • 拂曙:拂曉,天快亮的時候。
  • 重陽:中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又稱重九。
  • 碧紗:綠色的紗帳,這裏可能指詩稿的封面或裝幀。
  • 彩筆:指詩人的筆,也指詩文。
  • 低迴:徘徊,這裏形容心情的沉鬱。
  • 五嶺:指中國南方的五座大山,即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
  • 逸興:超脫世俗的興致。
  •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這裏指音樂,也比喻清雅的生活。
  • 屏星:指詩人李待問,屏星是他的字。
  • 遺草:遺留下來的詩稿。
  • 諷詠:吟詠,指閱讀和欣賞。

翻譯

站在九成臺上,秋天的江風拂過黎明,帶來一絲涼意。我的先輩曾在這裏吟詠重陽節的詩篇。綠色的紗帳映襯下,那些詩句顯得更加生動,而我的筆下卻流露出無盡的哀愁。五嶺的風景激發了我超脫塵世的興致,百年的生涯似乎都融入了這清雅的音樂之中。自從屏星逝去後,知音難尋,只留下他的詩稿,讓人長久地吟詠和懷念。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九成臺秋景的描繪,表達了對先輩的懷念和對逝去知音的哀思。詩中「碧紗掩映還生色,彩筆低迴幾斷腸」巧妙地將詩稿的裝幀與內心的情感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先輩詩作的珍視和對自己創作的無奈。後兩句則通過「五嶺風煙」和「百年身世」的對比,抒發了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嚮往和對生命短暫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懷古詩篇。

李待問

明廣東海南人,字葵孺。萬曆間進士,累升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天啓間魏忠賢生祠遍吳中。待問抵南京,置生祠不顧,詣孝陵畢即疾馳履任。崇禎間官至都御史。有詩文集。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