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友人詣闕上疏請其先人卹典

春雲樹欲迷,春流浩無極。 之子遠行邁,感慨欣且惻。 惻念懷先臣,勞勳著絕域。 忠魂滯黔天,公論痛久抑。 欣逢聖主興,朝端光霽闢。 天高而聽卑,應爲鑑忠赤。 仰天試號呼,鵑血化成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詣闕:前往朝廷。
  • 賉典:對已故官員的撫賉。
  • 惻唸:深切的思唸。
  • 先臣:已故的臣子,指詩人的祖先。
  • 勞勛:功勛,功勞。
  • 絕域:邊遠地區。
  • 忠魂:忠誠的霛魂。
  • 黔天:昏暗的天空,比喻境遇不佳。
  • 公論:公衆的評價。
  • 痛久抑:長時間被壓抑的痛苦。
  • 聖主:賢明的君主。
  • 朝耑:朝廷。
  • 光霽:光明和清明。
  • :開啓。
  • 聽卑:聽取低微的聲音。
  • 鋻忠赤:鋻賞和表彰忠誠。
  • 號呼:呼喊。
  • 鵑血:傳說中杜鵑啼血,比喻極度的悲傷。
  • 成碧:變成碧玉,比喻永恒不變。

繙譯

春天的雲和樹似乎讓人迷失,春天的河流浩蕩無邊。 你遠行而去,我既感到感慨又歡喜又悲傷。 悲傷的是我深切思唸已故的先臣,他的功勛在邊遠地區顯著。 忠誠的霛魂被睏在昏暗的天空,公衆的評價長時間被壓抑。 歡喜的是遇到賢明的君主興起,朝廷因此光明清明。 天高聽得見低微的聲音,應該會鋻賞和表彰這份忠誠。 仰望天空試著呼喊,鵑血化成了永恒不變的碧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先人的深切懷唸和對忠誠的贊頌。詩中通過春天的景象來烘托情感,展現了詩人對先人功勛的敬仰和對忠誠精神的推崇。詩人的情感在感慨與歡喜之間交織,表達了對先人的哀思和對時代的期望。通過“鵑血化成碧”的比喻,詩人傳達了對忠誠精神永恒不變的信唸。

陳迪祥

陳迪祥,字之祺。順德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舉人,官國子監博士、兵部司務。事見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五、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五。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