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 · 湯問 · 善射之術 [ 周] 列子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衞,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衞。飛衞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
燭之武退秦師 [ 周] 左丘明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三登乐 · 方帽衝寒 [ 周] 左丘明
方帽衝寒,重檢校、舊時農圃。荒三徑、不知何許。但姑蘇臺下,有蒼然平楚。人笑此翁,又來訪古。
況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記滄洲、白鷗伴侶。嘆年來、孤負了,一蓑煙雨。寂寞暮潮,喚回棹去。
人間詞話 · 第二十八則 [ 清] 王國維
馮夢華《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謂:「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余謂此唯淮海足以當之。小山矜貴有餘,但可方駕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
人間詞話 · 第二十六則 [ 清] 王國維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
英雄之言 [ 唐] 羅隱
物之所以有韜晦者,防乎盜也。故人亦然。夫盜亦人也,冠屨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不常其性耳。視玉帛而取之者,則曰牽於寒餓;視家國而取之者,則曰救彼塗炭。牽於寒餓者,無得而言矣。救彼塗
宜黃縣縣學記 [ 宋] 曾鞏
古之人,自家至於天子之國皆有學,自幼至於長,未嘗去於學之中。學有《詩》《書》六藝、絃歌洗爵、俯仰之容、昇降之節、以習其心體、耳目、手足之舉措;又有祭祀、鄉射、養老之禮、以習其恭讓;進材、論獄、出兵授捷
勸學 [ 周]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幽蘭草 · 序 [ 明] 陳子龍
詞者,樂府之衰變,而歌曲之將啟也。然就其本制,厥有盛衰。晚唐語多俊巧,而意鮮深至,比之於詩,猶齊梁對偶之開律也。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或穠纖晚婉麗,極哀豔之情;或流暢澹逸,窮盼倩之趣。然皆境由
荀子 · 解蔽第二十一 [ 周] 荀子
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治則復經,兩疑則惑矣。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説,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亂國之君,亂家之人,此其誠心,莫不求正而以自爲也。妒繆於道,而人誘其所迨也。
正宮 · 黑漆弩 · 遊金山寺(並序) [ 元] 王惲
鄰曲子嚴伯昌,嘗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謂餘曰:“詞雖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煙雨’目之何如?”予曰:“昔東坡作《念奴》曲,後人愛之,易其名爲《酹江月》,其誰曰不然?”仲先因請餘效顰。遂追賦《遊
爲學一首示子侄 [ 清] 彭端淑
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爲,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爲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
與章子厚 [ 宋] 蘇軾
某啓:僕居東坡,作陂種稻。有田五十畝,身耕妻蠶,聊以卒歲。昨日一牛病幾死,牛醫不識其狀,而老妻識之,曰:“此牛發豆斑瘡也,法當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謂僕謫居之後,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猶解接黑牡
轉調二郎神 · 悶來無那 [ 周] 左丘明
悶來無那,暗數盡、殘更不寐。念楚館香車,吳溪蘭棹,多少愁雲恨水。陣陣回風吹雪霰,更旅雁、一聲沙際。想靜擁孤衾,頻挑寒灺,數行珠淚。
凝睇。傍人笑我,終朝如醉。便錦織回鸞,素傳雙鯉,難寫衷腸密意。緑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