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茅鹿門所評歐陽文忠集三十二卷板刻精工而篇帙完好若手未觸蓋數十年前物也因重裝日披而莊誦之

宋世歐陽公,文章之鳳麟。 力矯當時學,黜險而崇醇。 直追韓愈步,獨得史遷神。 一字落海內,金玉並爭珍。 遂開蘇曾先,師表天下人。 道德文章重,其學百世尊。 至明鹿門子,古傳衍一薪。 手評先生集,意旨晰臚陳。 聞與韓柳蘇,曾王合刻均。 他集予未見,此刻精絕倫。 古香生篇帙,歲久乃能新。 投予好古志,得之匪無因。 玩觀不敢苟,毋使或泯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麟:比喻傑出的人物。
  • 黜險:排斥艱澀難懂的內容。
  • 崇醇:推崇純正、質樸。
  • 史遷神:指司馬遷的文筆風格。
  • 蘇曾:指蘇軾和曾鞏。
  • 鹿門子:指茅坤,明代文學家,號鹿門。
  • 晰臚陳:清晰地陳述。
  • 韓柳蘇曾王:指韓愈、柳宗元、蘇軾、曾鞏、王安石。
  • 篇帙:書籍的篇幅和裝訂。
  • 投予好古志:符合我愛好古籍的志趣。

翻譯

宋代的歐陽修,是文壇上的傑出人物。他努力矯正當時的學風,排斥艱澀難懂的內容,推崇純正質樸。他直接追隨韓愈的步伐,獨具司馬遷的文筆風格。他的文字一經傳出,便如金玉般珍貴,爭相珍藏。他的影響開啓了蘇軾和曾鞏的先河,成爲天下人的楷模。他的道德和文章受到重視,其學說被百世尊崇。到了明代,茅坤(鹿門子)將古傳繼續發揚光大。他親手評註歐陽修的文集,清晰地陳述其意旨。據說這與韓愈、柳宗元、蘇軾、曾鞏、王安石的合刻相同。其他集子我未曾見到,但這套刻本精美絕倫。古香從篇幅中散發出來,歲月雖久,卻更顯新穎。這符合我愛好古籍的志趣,得到它並非無緣無故。我仔細觀賞,不敢輕忽,以免使其湮沒無聞。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文學成就和影響力,以及明代茅坤對其文集的精評。詩中,「鳳麟」、「金玉並爭珍」等詞句,形象地描繪了歐陽修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時,通過對比歐陽修與其他文學大家的合刻,突出了茅坤所評歐陽修集的珍貴與獨特。整首詩表達了對古代文學的敬仰和對精良版本的珍視,體現了作者對文化遺產的深厚情感和責任感。

方起龍

方起龍,字海吟。惠來人。明末諸生。事見清陳珏《古瀛詩苑》卷一、清雍正《惠來縣誌》卷三。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