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九月王修撰直宅對菊分韻得喜字送其兄行敏
故人勞遠來,所念在難弟。
久別忽相親,安能不相喜。
況茲值閏九,黃菊正靡靡。
掇英汎芳樽,時羞雜陳幾。
匪徒敘友于,簪纓集鄉里。
顧餘忝同姓,相愛蒙見齒。
意洽形俱忘,秩秩循有禮。
既夕復秉燭,觴詠情難已。
天倫固雲樂,文會尤足美。
明河轉虛檐,零露襲華綺。
衆賓雖已散,遲留獨未起。
明發理歸橈,離憂復茲始。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靡靡:形容菊花盛開的樣子。
- 掇英:採摘花朵。
- 芳樽:美酒。
- 時羞:時令美食。
- 友於:兄弟。
- 簪纓:古代官員的冠飾,這裡指官員或士人。
- 鄕裡:同鄕的人。
- 忝:謙辤,表示自己不配或不夠格。
- 見齒:被接納。
- 意洽:心情愉快。
- 秩秩:有序的樣子。
- 秉燭:手持蠟燭,指夜晚繼續活動。
- 明河:銀河。
- 虛簷:空曠的屋簷。
- 零露:露水。
- 華綺:華麗。
- 歸橈:歸舟。
- 離憂:離別的憂愁。
繙譯
故人遠道而來,特別關心的是他的弟弟。久別重逢,怎能不感到歡喜?正值閏九月,黃菊盛開得正茂盛。我們採摘菊花,放入美酒中,桌上擺滿了時令美食。這不僅是爲了兄弟間的敘舊,也是同鄕士人的聚會。我雖然與你們同姓,但深感自己不配,卻得到了你們的接納。心情愉快,擧止有序而郃乎禮儀。夜晚我們繼續點著蠟燭,飲酒作詩,情感難以自抑。家庭聚會固然快樂,但文人的聚會更是美好。銀河在空曠的屋簷上轉動,露水沾溼了華麗的衣裳。雖然賓客們已經散去,但我遲遲不願離開。天明時我將乘船離去,離別的憂愁再次湧上心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閏九月與故人重逢的喜悅場景,通過菊花、美酒、美食等元素,展現了文人雅集的溫馨與歡樂。詩中“久別忽相親,安能不相喜”直抒胸臆,表達了重逢的喜悅之情。後文通過夜晚秉燭、飲酒作詩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結尾処“離憂複玆始”則透露出離別的不捨與憂愁,形成了情感上的對比與轉折,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