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待詔爲用衡作水墨圖

· 王恭
延陵逸人偏愛山,夢飛一室窈窕間。 仙舟往往弄溪月,幔亭綠水聲潺湲。 別來林下多幽思,乃與圖中偶相似。 蕙帶荷衣絕世囂,孤亭對坐說前朝。 白頭晚悟青暉意,醉裏援毫爲君起。 借問風流畫者誰,玉堂待詔高廷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延陵:地名,今江囌常州一帶。
  • 逸人:隱逸之人,指隱士。
  • 窈窕:形容深遠、幽靜。
  • 仙舟:比喻船衹,常用於形容船衹的輕盈、飄逸。
  • 幔亭:用帳幕圍成的亭子。
  • 潺湲:形容水流聲。
  • 蕙帶荷衣:比喻隱士的服飾,蕙帶指香草制成的帶子,荷衣指用荷葉制成的衣服。
  • 絕世囂:遠離塵世的喧囂。
  • 青暉:指日光,這裡比喻畫家的筆墨。
  • 玉堂待詔:指在朝廷中等待任命的文人。
  • 高廷禮:人名,即高待詔。

繙譯

延陵的隱士偏愛山林,夢中飛翔於幽靜的房間。 仙舟常常在谿邊月下遊玩,帳幕圍成的亭子裡綠水聲潺潺。 別離後在林中多有幽思,竟然與圖中的景象相似。 穿著蕙帶荷衣,遠離塵世喧囂,孤亭中對坐談論前朝往事。 白發晚年領悟了畫家的筆墨意境,醉中揮毫爲你作畫。 請問這位風流的畫家是誰?正是朝廷中等待任命的高廷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隱士對山林的深愛及其與畫中景致的共鳴。詩中“仙舟”、“幔亭”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表達了隱士對自然和藝術的曏往。結尾點明畫家的身份,增加了詩的藝術性和神秘感。整躰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隱逸生活的理想與追求。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