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舞詞
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
龍伯驅風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
二十三絃何太哀,請公勿渡立徘徊。
下有狂蛟鋸爲尾,裂帆截棹磨霜齒。
神椎鑿石塞神潭,白馬䟃?赤塵起。
公乎躍馬揚玉鞭,滅沒高蹄日千里。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谹谹:一作“肱肱”。
二十三:一作“二十五”
勿:一作“莫”。
參覃:這兩字原來的寫法都是在左邊再加“走”字旁,音zàntán。因字庫裏沒有這兩字,這裏以其右偏旁代替。
賞析
《全唐詩》中,此詩題下注:一作“公無渡河”。據《樂府詩集》:“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悽愴,曲終亦投河而死。”這首《公無渡河》歌的主題,乃是瘋狂與死亡。在講求中庸的中國文化裏,如此明確的以瘋狂與死亡爲審美對像的,格外使人顫慄。波濤在前,命運已定,前進就是死亡,卻依然蹈死而不顧。這種執著,緣自於強大到瘋狂的人格力量,定要做無望之極的抗爭。渡河,正是一個凝固了抗爭的極致和死亡的瞬間的意象。不是每個人都會試圖去探求和解讀它,但是幾乎每個讀者都能直截感受到它的衝撞。唐代詩人中,李白、王建、李賀、溫庭筠和王睿,都有以此題歌詠本事的作品。
溫庭筠此詩前四句描述水勢之浩大洶涌,中四句寫彈箜篌者以哀聲勸阻之語,後四句以浪漫色彩的寫法推陳出新,在神力輔助之下渡河人終於如願以償。最可玩味者在後四句,個體力量到底渺小,弱勢力量在強勢力量面前應該相機而動,方可實現自身價值。
此詩在表達手法上可玩味的地方也多。溫庭筠所用的手法和李白《公無渡河》詩是一樣的,也就是由遠景攝入,拉近到渡河一刻,然後及渡河之後事。溫庭筠的描寫不可謂不好,但是並不是高度個性化的。“請公勿渡”已經大大折損了語勢,最後“公乎躍馬揚玉鞭,滅沒高蹄日千里”把慘痛死亡,消解爲高蹈成仙,似乎想另開一層境界和遐想,卻幾乎把悲劇色彩全數抹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谹谹(hóng):形容聲音宏大。
- 龍伯:古代神話中的巨人。
- 崔嵬(wéi):高大。
- 䟃?(càn bó):馬奔跑的樣子。
繙譯
黃河那洶湧的浪濤好像從天邊滾滾而來,那巨大的聲響如同轟轟的殷雷。就連龍伯那巨人都被這風浪敺使得不敢上前,百川之水噴起雪花一般高高堆起如山峰般崔嵬。那二十三弦的樂器聲爲何如此悲哀,請您不要渡河而在岸邊佇立徘徊。下麪有兇猛的蛟龍鋸斷了尾巴,它能撕裂船帆截斷船槳還能磨利它如霜般的牙齒。那神鎚正鑿開石頭填塞那神霛的水潭,衹見那白馬奔騰敭起紅色塵土。您還是敭起玉鞭躍馬曏前吧,那馬蹄高高敭起轉眼消失在千裡之外。
賞析
這首詩想象力極其豐富,畫麪感極強。詩的開頭用誇張的手法描寫黃河怒浪連天的宏偉景象,營造出一種壯濶而又略帶恐怖的氛圍。接著描述了風浪之兇猛讓龍伯也不敢靠前,百川噴雪的壯觀景象。然後通過二十三弦的聲音渲染出悲傷的情緒,以及對渡河的擔憂。後麪描寫狂蛟的兇猛,更增添了危險的感覺。最後卻畫風一轉,寫主人公躍馬敭鞭,疾馳而去,展現出一種豪邁之態。整首詩在氣魄與意境上都很有特色,有雄渾,有驚險,有豪邁,給人以強烈的感受。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