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經莫東山舊宅

竹徑榔陰憶夜分,主翁掃榻細論文。 獨憐碧水今黃土,祇有寒山對夕曛。 滄海常連三伏雨,晴風不改四時雲。 古今聚散尋常事,瞬息黃粱獨慨君。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榔陰:榔樹的樹蔭。榔樹,即棕櫚樹。
  • 夜分:夜半。
  • 主翁:主人。
  • 掃榻:打掃牀榻,表示歡迎客人。
  • 論文:討論文章。
  • 獨憐:特別憐惜。
  • 碧水:清澈的水。
  • 黃土:指土地。
  • 寒山:冷清的山。
  • 夕曛:夕陽的餘暉。
  • 滄海:大海。
  • 三伏: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 四時:四季。
  • 聚散:相聚和分離。
  • 瞬息:一瞬間,形容時間極短。
  • 黃粱:黃粱夢,比喻虛幻的事或慾望的破滅。

翻譯

回憶起夜半時分,在竹林小徑和榔樹蔭下,主人熱情地打掃牀榻,與我細細討論文章。特別憐惜那曾經清澈的水如今已成黃土,只有冷清的山峯對着夕陽的餘暉。大海常常連接着三伏天的雨水,晴朗的風不改變四季的雲彩。古今的相聚和分離都是尋常事,一瞬間的黃粱夢,獨自感慨於你。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往昔夜晚與主人論文的回憶,表達了對舊時光的懷念和對變遷的感慨。詩中「獨憐碧水今黃土」一句,深刻描繪了自然景物的變遷,抒發了對逝去美好時光的哀愁。末句「瞬息黃粱獨慨君」則借用黃粱夢的典故,暗示了人生短暫和世事無常,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和世事變遷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過往的深情追憶和對現實的深刻反思。

張子翼

張子翼,字汝臨,號事軒。瓊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亞魁。授武昌縣教諭,升廣西陸川知縣。在任五年,祀名宦。歸田後閉門課子,與海瑞、王弘誨詩簡往來,傳爲韻事。有《事軒摘稿》。《海南叢書》第五冊有傳。張子翼詩,以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海口海南書局印行之《海南叢書》第五冊《張事軒摘稿》爲底本,校以明陳是集《溟南詩選》所錄張子翼詩。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