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夏五月六日過訪鄧玄度如水居偕陳儀翔留酌用玄度韻賦謝
何來褦襶下車逢,不用金盤浸白龍。
熱客叢中容冷眼,火雲門外幻奇峯。
敲燈半落窺檐月,報曉驚聞隔水鍾。
見說蒼生問高枕,巖居休遣碧山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午: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褦襶(nài dài):古代指不曉事的人,這裏指不速之客。
- 下車逢:指剛下車就遇到。
- 金盤浸白龍:比喻用珍貴的器皿盛放冰塊以消暑。
- 熱客:指熱衷於社交的人。
- 火雲:形容夏日炎熱的雲彩。
- 敲燈:指夜晚敲打燈盞,使燈光更亮。
- 窺檐月:從屋檐下窺視月亮。
- 報曉:指清晨的鐘聲。
- 蒼生:指百姓。
- 高枕:比喻無憂無慮。
- 巖居:指隱居山林。
- 碧山重:形容山巒重疊。
翻譯
在戊午年夏天的五月六日,我偶然拜訪了鄧玄度的水邊居所,與陳儀翔一同留下飲酒,我用玄度的韻腳寫下了這首詩以表達謝意。
我這個不速之客剛到就遇到了他們,不需要用金盤盛放冰塊來消暑。 在那些熱衷於社交的人羣中,我能保持冷靜的目光,看着門外炎熱的雲彩變幻出奇異的峯巒。 夜晚敲打燈盞,燈光照亮了從屋檐下窺視的月亮,清晨的鐘聲突然響起,驚醒了我。 聽說百姓們都在詢問如何能無憂無慮,我隱居在山林中,不希望被重重的山巒所打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的一次偶然訪友經歷,通過對比「熱客」與「冷眼」,表達了詩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詩中「火雲門外幻奇峯」一句,既形象地描繪了夏日炎熱的景象,又隱喻了世事變幻莫測。結尾的「巖居休遣碧山重」則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嚮往隱居生活,不願被世俗所擾的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清靜生活的嚮往和對紛擾世界的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