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鄭耕巖
古來隱士多躬耕,身將隱矣焉用名。
巢由以降名著稱,皆違本志非真情。
真隱充隱分僞誠,終南捷徑招譏評。
隱而無名妙不勝,詩之衆瞶將驚霆。
君家子真當河平,五侯霧塞黃冥冥。
此何如時可軒騰,宜哉掉頭呼不應。
遂使谷口聞西京,名掛法言聲鏗鍧。
君其裔邪良錚錚,幾載龍舒以道鳴。
巖居高尚追芳馨,時哉不同逢文明。
胡忍被褐韜連城,鄭公鄉想多豪英。
仲容方奮青雲程,曷不彈冠濯塵纓。
天風再秋鶚孤橫,春浪紅暖翻飛輕。
幡然堯舜君與氓,他年身退當功成。
法疏廣受辭恩榮,明農巖下相攜行。
世有工畫傳丹青,與令手卷雙合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巢由:指古代隱士巢父和許由,他們以隱居不仕著稱。
- 終南捷徑:比喻求取官職或名利的便捷途徑,這裏指通過隱居來獲取名聲的做法。
- 衆瞶:指衆人盲目,不明真相。
- 驚霆:比喻極大的聲響或震動。
- 河平:指漢成帝的年號,這裏借指漢代。
- 五侯:指漢代五個權貴家族,這裏泛指權貴。
- 黃冥冥:形容天色昏暗。
- 軒騰:比喻事業或地位的上升。
- 谷口:地名,這裏指鄭子真的隱居地。
- 法言:指正直的言論。
- 鏗鍧:形容聲音響亮有力。
- 裔邪:後代。
- 龍舒:地名,這裏指鄭耕巖的居住地。
- 巖居:指隱居山林。
- 被褐:指穿着粗布衣服,比喻隱居。
- 連城:比喻極其珍貴。
- 仲容:人名,這裏指鄭耕巖的同鄉。
- 青雲程:比喻仕途。
- 濯塵纓:比喻洗淨塵世的污垢,準備出仕。
- 鶚孤橫:比喻孤高不羣。
- 春浪:比喻春天的生機。
- 幡然:形容態度或想法的迅速轉變。
- 堯舜君與氓:指理想的君主和百姓。
- 法疏:指法律寬鬆。
- 廣受:廣泛接受。
- 明農:指明智的農夫。
- 丹青:指繪畫。
翻譯
自古以來,許多隱士都親自耕作,身體隱居了,哪裏還需要名聲。從巢父和許由以來,隱士的名字都被廣泛傳頌,但這都是違揹他們本意的,不是真正的情感。真正的隱士和那些爲了名聲而隱居的人,他們的真誠和虛僞是分開的,通過隱居來迅速獲得名聲的做法,總是招來批評。隱居而沒有名聲,這種美妙是難以言表的,就像詩中的衆多盲人將聽到驚雷一樣。
你的祖先子真在漢成帝時期,當權貴們如霧般遮蔽天空時,他的名聲如何能夠上升,難怪他選擇不理會世事。這使得谷口的人們在西京聽到他的名聲,他的正直言論響亮有力。你是他的後代,名聲響亮,多年來在龍舒以道義聞名。你隱居山林,追求高尚,與時俱進,不同凡響。你怎能忍受穿着粗布衣服,隱藏你的珍貴才華,鄭公的鄉里有很多英豪。仲容正在仕途上奮發,爲何不洗淨塵世的污垢,準備出仕。天風再次吹拂,孤高的鶚鳥橫飛,春天的波浪溫暖,飛鳥輕快地飛翔。突然間,理想的君主和百姓,他年你功成身退。法律寬鬆,廣泛接受,你在明農巖下攜手同行。世上有擅長繪畫的人,將你的事蹟畫成手卷,與你並列。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隱士生活的描繪,表達了對真正隱士的讚美和對那些爲了名聲而隱居的人的批評。詩中,作者通過對歷史隱士的回顧,強調了隱居的真諦在於內心的寧靜和對世俗的超脫,而非追求名聲。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鄭耕巖高尚品質和隱居生活的敬仰,以及對他未來可能出仕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隱士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評價。
陳櫟
元徽州休寧人,字壽翁。學宗朱熹。宋亡,隱居著書。仁宗延祐初,鄉試中選,不赴禮部試,教授於家。性孝友,剛正,動中禮法,與人交,不以勢合,不以利遷。善誘學者,諄諄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學者稱定宇先生,晚稱東阜老人。有《尚書集傳纂疏》、《歷代通略》、《勤有堂隨錄》和《定宇集》。
► 36篇诗文
陳櫟的其他作品
- 《 滿江紅 》 —— [ 元 ] 陳櫟
- 《 和方虛谷二首 》 —— [ 元 ] 陳櫟
- 《 和方虛谷上南行十二首 》 —— [ 元 ] 陳櫟
- 《 玉樓春 · 代和金滄洲韻 》 —— [ 元 ] 陳櫟
- 《 浣溪沙 · 壽汪茂盤隱即竹逸戊午四月二十五日 》 —— [ 元 ] 陳櫟
- 《 清平樂 · 壽彬齋四月二十八日 》 —— [ 元 ] 陳櫟
- 《 子靜和易巾韻五用韻答之 》 —— [ 元 ] 陳櫟
- 《 和方虛谷上南行十二首 》 —— [ 元 ] 陳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