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虛谷二首

· 陳櫟
後漢袁與楊,世公五或四。 袞衣苟有愧,不如安楚制。 我不識斯人,聊複視其世。 不有此翁賢,安得賢主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袞衣:古代帝王或高級官員的禮服。
  • 楚制:指楚國的服飾制度,這裏比喻簡樸的生活方式。
  • :對年長男性的尊稱。
  • 主器:指重要的器物,這裏比喻重要的職位或責任。

翻譯

後漢時期的袁家和楊家,世代公卿,有的家族五代或四代都有顯赫人物。如果穿着袞衣感到愧疚,還不如安心過簡樸的楚國式生活。我不認識這個人,只是姑且觀察他的世代。如果沒有這位老先生的賢德,怎能得到賢能的主持重要職位的人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後漢袁家和楊家的提及,表達了作者對世代顯赫家族的看法。詩中「袞衣苟有愧,不如安楚制」一句,反映了作者對於簡樸生活的推崇,認爲真正的尊貴不在於外在的華麗,而在於內心的無愧。後兩句則強調了賢德的重要性,認爲沒有賢德的長者,就難以培養出能夠承擔重任的後代。整體上,詩歌傳達了一種重視內在品質和家族傳承的價值觀。

陳櫟

元徽州休寧人,字壽翁。學宗朱熹。宋亡,隱居著書。仁宗延祐初,鄉試中選,不赴禮部試,教授於家。性孝友,剛正,動中禮法,與人交,不以勢合,不以利遷。善誘學者,諄諄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學者稱定宇先生,晚稱東阜老人。有《尚書集傳纂疏》、《歷代通略》、《勤有堂隨錄》和《定宇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