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 次月卿賀生日詞韻戊午歲

· 陳櫟
吾族英才常接跡,年來似曉星稀。子言日出喜能卮。先兄元不死,兒白馬良眉。 青佩次孫欣得與,樊川小侄名宜。香分甲午月宮枝。各當傳祖鉢,教養願觀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接跡:接連不斷地出現。
  • 曉星稀:比喻傑出的人才稀少。
  • (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 元不死:指先輩的精神永存。
  • 馬良眉:比喻英俊的相貌。
  • 青佩:指佩戴青色玉佩,象徵身份或榮譽。
  • 樊川:地名,此處可能指家族或地方的榮譽。
  • 甲午: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此處可能指特定的年份或事件。
  • 月宮枝:比喻高貴的出身或地位。
  • 祖鉢:祖先傳下來的器物,象徵家族的傳統和責任。
  • 觀頤:觀察和培養,此處指教育和培養後代。

翻譯

我家族的英才接連不斷地出現,但近年來像早晨的星星一樣稀少。你說太陽升起時,我們能高興地舉杯慶祝。先輩的精神永存,我們像馬良一樣英俊。

次孫欣喜地佩戴着青色的玉佩,小侄子在樊川也有了名聲。我們分享着甲午年月宮中的榮耀。每個人都應該傳承祖先的遺志,教育和培養後代,願我們共同觀察和培養他們。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家族英才的興衰對比,表達了對家族傳統的珍視和對後代的期望。詩中運用了「曉星稀」、「月宮枝」等富有象徵意義的詞彙,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深度。同時,通過對「祖鉢」和「觀頤」的提及,強調了傳承家族文化和教育後代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家族和後代的深厚情感。

陳櫟

元徽州休寧人,字壽翁。學宗朱熹。宋亡,隱居著書。仁宗延祐初,鄉試中選,不赴禮部試,教授於家。性孝友,剛正,動中禮法,與人交,不以勢合,不以利遷。善誘學者,諄諄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學者稱定宇先生,晚稱東阜老人。有《尚書集傳纂疏》、《歷代通略》、《勤有堂隨錄》和《定宇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