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聖賢所不曾表明的心意,已託付日月。天地間因不平而生的怒氣,卻表現在風雷上。
賞析
日月亙古不變,總予人間光明。聖賢的心境也是如此,要人們都能棄黑暗而行於光明,使人間常歡喜而無悲愁。言語有辭窮處,心意有難表時,然而,此心卻昭昭如日月,經行不殆,永遠爲人們的幸福着想。
人間有不平的事,天地有不平的氣。不平則鳴,因此產生革命,革命是人間的風雷。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俠客不平之氣;生靈塗炭,志士起義,爲聖賢不平之氣。高下相傾,天地猶生怒氣,何況是人,因此,歷史上的暴君鮮有善終的。因爲,不僅百姓不擁戴他,天地也要誅殺他,才能保有天地的祥和之氣。每見狂風驟雨後的天地,彷彿被洗滌過一遍,清爽明亮,便是這個道理。

陳繼儒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仲醇,號眉公,又號糜公。諸生。志尚高雅,博學多通,少與同郡董其昌、王衡齊名。年二十九,取儒衣冠焚棄之,隱居小崑山,後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書法蘇、米,兼能繪事。董其昌久居詞館,書畫妙天下,推眉公不去口。眉公又刺取瑣言僻事,編次成書,遠近爭相購寫,於是名動寰宇。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卒於家。有《眉公全集》。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