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對韻 · 下卷 · 十二侵

· 李漁
歌對曲,嘯對吟。往古對來今。山頭對水面,遠浦對遙岑。勤三上,惜寸陰。茂樹對平林。卞和三獻玉,楊震四知金。青皇風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繡虎雕龍,才子窗前揮彩筆;描鸞刺鳳,佳人簾下度金針。 登對眺,涉對臨。瑞雪對甘霖。主歡對民樂,交淺對言深。恥三戰,樂七擒。顧曲對知音。大車行檻檻,駟馬聚駸駸。紫電青虹騰劍氣,高山流水識琴心。屈子懷君,極浦吟風悲澤畔;王郎憶友,扁舟臥雪訪山陰。
拼音

所属合集

#笠翁對韻

注釋

三戰:《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謂楚王曰:白起小豎子耳!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而王不知恥焉!”七擒:三國時諸葛亮徵孟獲,七縱七擒。顧曲:《三國志.周瑜傳》載,三國吳周瑜善審音律,曲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王郎:《世說新語.任誕》載,晉王子猷雪夜訪山陰戴逵,經宿方至,造門不入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李漁

李漁

李漁,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爲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爲“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閒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