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 · 殿前歡

· 盧摯
酒杯濃,一葫蘆春色醉山翁,一葫蘆酒壓花梢重。隨我奚童,葫蘆乾興不窮。誰與共?一帶青山送。乘風列子,列子乘風。 酒新篘,一葫蘆春醉海棠洲,一葫蘆未飲香先透。俯仰糟丘,傲人間萬戸侯。重酣後,夢景皆虛謬。莊周化蝶,蝶化莊周。
拼音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釋

葫蘆:形似葫蘆的酒器。 春色:洞庭春色的縮語,酒名。蘇軾《洞庭春色賦序》:「安定郡王以黃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 山翁:每時晉代的山簡,他在襄頓時時經常在外喝得酩酊大醉。李白《襄陽歌》:「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翁醉似泥。」這裏作者以山簡自比。 奚童:小僕人。按「奚」為古代奴隸的一種稱呼。 列子:名御寇,戰國時的哲家家。 篘(chōu):過濾酒,這裏指剛剛釀成的。 糟丘:酒糟堆成小丘。 「傲人間萬戸侯」句:傲視人間的權貴。萬戸侯,指食邑萬戸人家的侯爵。 莊周化蝶:言人生如夢境似的虛幻。詳見馬致遠《雙調·夜行船》套「百歲光陰一夢蝶」注。

這兩首曲子描寫飲酒,展現了曲家快意人生、任性自然的精神境界。這種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追求的「至人」之境。曲中所用兩處人物典故很好地映襯了這一點,一個是御風而行的列子,一個是莫辨眞幻的莊周,都是超然物外的人物。曲中「葫蘆」一詞出現四次,以葫蘆貫穿兩曲,絲毫不見重複,反覺酣暢爽快,正是曲之特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奚童:小僕人。(「奚」讀音:xī)
  • (chōu):濾酒。
  • 糟丘:積糟成丘。極言釀酒之多,沉湎之甚。

翻譯

酒杯中斟滿了美酒,我這山野之人在一葫蘆美酒中陶醉,一葫蘆酒把花枝都壓得沉重了。我帶着小僕人,葫蘆裏的美酒喝不完,快樂無窮。誰來與我一同暢飲呢?那連綿的青山彷彿在爲我送行。我願像列子一樣乘風遨遊,自由自在。

新釀的美酒,一葫蘆春酒讓人在海棠洲沉醉,一葫蘆酒還未飲,香氣已先飄散出來。我盡情地飲酒,沉醉在酒中,不把那些達官貴人放在眼裏。飲酒大醉之後,才明白人生如夢,都是虛幻。就像莊周夢蝶,分不清是莊周化爲蝴蝶,還是蝴蝶化爲莊周。

賞析

這首元曲以飲酒爲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由、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功名利祿的蔑視。

上闋通過描繪自己在春色中飲酒的場景,表現出作者的暢快與自在。「一葫蘆春色醉山翁」「葫蘆乾興不窮」等詞句,生動地展現了作者沉浸在美酒中的愉悅之情。「誰與共?一帶青山送」則表達了作者雖身處山野,但心境開闊,與自然融爲一體的境界。「乘風列子,列子乘風」體現了作者對自由的追求。

下闋繼續寫飲酒之樂,「一葫蘆春醉海棠洲」「未飲香先透」進一步強調了酒的美妙。「俯仰糟丘,傲人間萬戶侯」則表現出作者對權貴的不屑,認爲飲酒的快樂勝過追求功名利祿。最後「重酣後,夢景皆虛謬。莊周化蝶,蝶化莊周」則富有哲學意味,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虛幻的感悟。

整首曲子語言流暢,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將作者的豪放灑脫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得淋漓盡致。

盧摯

盧摯

盧摯,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進士,任過廉訪使、翰林學士。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與白樸、馬致遠、珠簾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僅存小令。著有《疏齋集》(已佚)《文心選訣》《文章宗旨》,傳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寫山林逸趣,有的寫詩酒生活,而較多的是“懷古”,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今人有《盧書齋集輯存》,《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