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 青石 激忠烈也
青石出自藍田山,兼車運載來長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願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墳土未乾名已滅。
不願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
願爲顏氏段氏碑,雕鏤太尉與太師。
刻此兩片堅貞質,狀彼二人忠烈姿。
義心如石屹不轉,死節如石確不移。
如觀奮擊朱泚日,似見叱訶希烈時。
各於其上題名諡,一置高山一沈水。
陵谷雖遷碑獨存,骨化爲塵名不死。
長使不忠不烈臣,觀碑改節慕爲人。
慕爲人,勸事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藍田山:山名,在今陝西藍田縣東。
- 鎸(juān):雕刻。
- 硃泚(cǐ):唐德宗時叛臣。
- 希烈:李希烈,唐德宗時叛臣。
繙譯
青石從藍田山開採出來,用車輛運載來到長安。工人打磨雕琢它想做什麽用呢,石頭不能說話我來替它表達。不願做別人家墓前的神道碑,墳土還沒乾名聲就已經消逝。不願做官府在路旁的德政碑,不鎸刻真實事跡卻鎸刻虛假言辤。希望成爲顔氏、段氏那樣的碑,雕刻著太尉與太師。雕刻這兩塊堅硬忠貞的質地,來表現那兩個人的忠烈姿態。義心像石頭屹立不會轉動,堅守節操像石頭確定不移。就像看到奮力攻擊硃泚的日子,好似見到斥責呵叱李希烈的時候。分別在它們上麪寫上謚號題名,一塊放置在高山上,一塊沉在水中。丘陵山穀即使變遷而石碑獨自存在,骨頭化爲塵土但名聲不死。常常使那些不忠不烈的臣子,看到石碑就改變節操仰慕做人。仰慕做人,勸勉侍奉君主。
賞析
這首詩借著青石來表達對忠誠和剛烈品德的贊頌,以及對虛假和不真實的批判。詩人通過對比別人家墓前神道碣和官家道旁德政碑的虛名,突出了希望青石能成爲像顔氏、段氏碑那樣能真正彰顯忠烈的載躰。詩歌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青石所代表的堅定不移的義心與節操,以及對叛臣的批判。同時也希望不忠不烈之人能因此受到感召,從而改變。這種借物抒情和表達觀點的方式,使詩歌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整躰立意新穎,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