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其一)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拼音

譯文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長安。 秋夜裏紡織娘在井欄啼鳴, 微霜浸透了竹蓆分外清寒。 孤燈昏暗暗思情無限濃烈, 捲起窗簾望明月仰天長嘆。 親愛的人相隔在九天雲端。 上面有長空一片渺渺茫茫, 下面有清水捲起萬丈波瀾。 天長路遠日夜跋涉多艱苦, 夢魂也難飛越這重重關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斷心肝。

注釋

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絡緯:昆蟲名,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金井闌:精美的井闌。 簟(diàn)色寒:指竹蓆的涼意。簟,涼蓆。 帷:窗簾。 青冥:青雲。 淥水:清水。 關山難:關山難渡。 摧:傷。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後回憶往日情緒時所作,豪放飄逸中兼有含蓄。詩人通過對秋蟲、秋霜、孤燈等景物的描寫抒發了感情。表現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雲端」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中含有託興意味。我國古代經常用「美人」比喩所追求的理想。「長安」這箇特定的地點更加暗示「美人」在這裏是箇政治託寓,表明此詩目的在於抒發詩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鬱悶之情。詩人將意旨隱含在形象之中,隱而不露,自有一種含蓄的韻味。

賞析

這首詩大致可分兩段。第一段從篇首至「美人如花隔雲端」,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苦情。詩中描繪的是一箇孤栖幽獨者的形象。他(或她)居處非不華貴──這從「金井闌」可以窺見,但內心卻感到寂寞和空虛。作者是通過環境氣氛層層渲染的手法,來表現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寫所聞──階下紡織娘凄切地鳴叫。蟲鳴則歲時將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寫肌膚所感,正是「霜送曉寒侵被」時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當是通過逼人寒氣感覺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羅帳燈昏」,益增愁思。一箇「孤」字不僅寫燈,也是人物心理寫照,從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絶」(猶言想煞人)可見其情之苦。於是進而寫卷帷所見,那是一輪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詩人心中想起什麽呢,他發出了無可奈何的一聲長嘆。這就逼出詩中關鍵的一語:「美人如花隔雲端。」「長相思」的題意到此方才具體表明。這個爲詩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到底很遠,遠隔雲端。與月兒一樣,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長嘆」了。値得注意的是,這句是詩中唯一的單句(獨立句),給讀者的印象也就特別突出,可見這一形象正是詩人要強調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緊承「美人如花隔雲端」句,寫一場夢遊式的追求。這頗類屈原《離騷》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詩人浪漫的幻想中,詩中人夢魂飛揚,要去尋找他所思念的人兒。然而「天長地遠」,上有幽遠難極的高天,下有波瀾動蕩的淥水,還有重重關山,盡管追求不已,還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這裏,詩人的想象誠然奇妙飛動,而詩句的音情也配合極好。「靑冥」與「高天」本是一回事,寫「波瀾」似亦不必兼用「淥水」,寫成「上有靑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頗有犯復之嫌。然而,如徑作「上有高天,下有波瀾」(歌行中可雜用短句),卻大爲減色,怎麽讀也不够味。而原來帶「之」字、有重復的詩句卻顯得音調曼長好聽,且能形成詠嘆的語感,正《詩大序》所謂「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長聲調歌唱),能傳達無限感慨。這種句式,爲李白特別樂用,它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靑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畱;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句中「之難」、「之日」、「之水」從文意看不必有,而從音情上看斷不可無,而音情於詩是至關緊要的。再看下兩句,從語意看,詞序似應作:天長路遠關山難(度),夢魂不到(所以)魂飛苦。寫作「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不僅是爲趁韻,且運用連珠格形式,通過綿延不斷之聲音以狀關山迢遞之愁情,可謂辭清意婉,十分動人。由於這箇追求是沒有結果的,於是詩以沉重的一嘆作結:「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三字回應篇首,而「摧心肝」則是「思欲絶」在情緒上進一步的發展。結句短促有力,給人以執著之感,詩情雖則悲慟,但絶無萎靡之態。 此詩形式勻稱,「美人如花隔雲端」這箇獨立句把全詩分爲篇幅均衡的兩部分。前面由兩箇三言句發端,四箇七言句拓展;後面由四箇七言句敍寫,兩箇三言句作結。全詩從「長相思」展開抒情,又於「長相思」一語收攏。在形式上頗具對稱整飭之美,韻律感極強,大有助於抒情。詩中反復抒寫的似乎衹是男女相思,把這種相思苦情表現得淋灕盡致;但是,「美人如花隔雲端」就不象實際生活的寫照,而顯有託興意味。何況我國古典詩歌又具有以「美人」喩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傳統,如《楚辭》「恐美人之遲暮」。而「長安」這箇特定地點更暗示這裏是一種政治的託寓,表明此詩的意旨在抒寫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就此而言,此詩詩意又深含於形象之中,隱然不露,具備一種蘊藉的風度。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