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宮 · 小梁州 · 九日渡江
秋風江上棹孤舟,煙水悠悠,傷心無句賦登樓。山容瘦,老樹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問相知幾個白頭。樂可酬,人非舊。黃花時候,難比舊風流。
秋風江上棹孤航,煙水茫茫。白雲西去雁南翔,推篷望,清思滿滄浪。東籬載酒陶元亮,等閑間過了重陽。自感傷,何情況?黃花惆悵,空作去年香。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秋風江上棹孤舟,煙水悠悠,傷心無句賦登樓山容瘦,老樹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問相知幾個白頭樂可酬,人非舊黃花時候,難比舊風流“傷心”句:漢末王粲去荊州投奔劉表,未被重視,偶登當陽城樓,作《登樓賦》抒寫心志。
後因爲“王粲登樓”作客子思鄉、懷才不遇的典故茱萸(zhuyu):一句越椒,是一種有香氣的植物《續齊諧記》載:重九日佩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可以避災相知幾個白頭:嘆年華已逝,白髮催人老杜甫《九日登梓州城》:“伊昔黃花酒,如今白髮翁。
”黃花時候:即菊花盛開的時候,此指九月九日“舊日風流”指過去的風流人物陶潛。
注釋
九日:重陽。江:指長江。
棹:划船。
茱萸:植物名,有濃香。
序
《正宮·小梁州·九日渡江》,元末明初散曲作品名稱,作者是湯式。《正宮·小梁州·九日渡江》抒寫了作者落魄江湖間的羈旅情愁。首句刻畫了蕭瑟秋風中孤獨泛舟,渺無去處的孤獨者形象;“傷心句”抒寫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懷才不遇的悲慨);“相知幾個白頭”,也隱含着對世事變遷的慨嘆。
賞析
《正宮·小梁州·九日渡江》共二首,此是第二首,第一首爲:“秋風江上棹孤舟,煙水悠悠。傷心無句賦登樓。山容瘦,老樹替人愁。〔幺〕樽前醉把茱萸嗅,問相知幾個白頭。樂可酬,人非舊。黃花時候,難比舊風流。”兩曲採用了詩歌的連章體,以韻腳的改變,拓出另一方寫作空間。但前首爲渡江之前的岸上之作,而此首更切“九日渡江”的題面,故以之入選。
前五句寫“渡江”之秋景,而視角不盡相同。起首兩句,作者是將自己乘坐的“孤航”也作爲江景的構成部分,強調了“秋風江上”、“煙水茫茫”的大塊背景,而點現出己身的孤獨。後三句則爲推篷所見,“白雲西去”,是相對孤航東下的說法,白雲也相留不住,襯出了遊子漂泊寂寞的心態。“雁南翔”既是深秋的常景,又隱用了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爲霜,羣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的存意,渲染自己羈客他鄉、舉目無親的悲涼處境。前文已有“煙水茫茫”的述寫,詩人對推篷所見的江面便不再多着筆墨,而以“清思滿滄浪”一句,巧妙地將大江浩淼、清冷的特徵與自己的滿腔愁思結合起來表現,且使“滄浪”也因之帶上了動態。這一段描述江景雖皆爲寫實性的,但因出自舟中孤客的觀照,便無不帶上了人物的主觀感情色彩。
〔幺篇〕六句則抒發羈旅思鄉之情,扣“九日”的題面。前文雲“清思滿滄浪”,自然是心事浩茫,思緒萬千。詩人從“九日”的節令,想起了東晉陶淵明東籬載酒的典故,因而禁不住以之與自己的處境相比。陶淵明把酒賞菊,也就在不知不覺間度過了重陽;而自己呢?值此佳節,還在江上的“孤航”之中,寂寞傷感,不啻度日如年。“自感傷,何情況!”不堪卒想,這是一種多麼沉重的喟嘆!作者滿腔的惆悵,在“何情況”的斷語下不一一訴出,偏偏只揀了故園的“黃花”作爲載體。他想到菊花仍會像去年那樣清香四溢,可是自己遠離家鄉,無緣觀賞,這黃花不是白白地呈吐芬芳嗎?“空作去年香”,也有黃花獨存而人事全非的感慨意味。這一段全作虛寫,而在虛寫之中,又借黃花的重開虛現自己實在的鄉思,用筆極爲空靈。全篇之所以借景言情、借虛襯實,是因爲“自感傷,何情況”的絕望緣故。作者心情的傷悲沉痛,就都在筆墨內外反映出來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櫂(zhào):劃船的一種工具,這裡作動詞,指劃船。
- 茱萸(zhū yú):一種香草,古時人們在重陽節有插戴茱萸的習俗,以敺邪避災。
繙譯
在鞦風蕭瑟的江麪上,我獨自劃著小船,菸水悠悠,讓人心中愁苦,想寫首詩登樓抒懷卻無從下筆。山巒顯得清瘦,老樹枝葉凋零,倣彿在替人憂愁。在酒樽前醉意朦朧中嗅著茱萸的香氣,試問相知的朋友中有幾個已經白頭。歡樂仍可尋求,衹是人已非往昔。在這黃花綻放的時節,難以再擁有舊日的風採與情調。
賞析
這首曲以鞦日渡江爲背景,抒發了作者的羈旅之愁和對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開篇通過描寫鞦風江麪上孤舟獨行的情景,營造出一種孤獨、淒涼的氛圍。“傷心無句賦登樓”表達了作者心中的愁苦無処宣泄。“山容瘦,老樹替人愁”運用擬人手法,將山和樹人格化,進一步烘托出憂傷的情緒。下闋通過寫飲酒嗅茱萸,詢問相知者的情況,表現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嵗月流逝的無奈。“樂可酧,人非舊”表達了歡樂雖可尋,但人事已非的悲哀。最後“黃花時候,難比舊風流”,以黃花盛開的季節爲背景,感歎時光一去不複返,往昔的風流不再。整首曲語言優美,意境蒼涼,情感真摯,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湯式
湯式,元末明初散曲家、戲劇家。字舜民,號菊莊。象山(今屬浙江)人。曾爲本縣縣吏,不得志,落魄江湖。入明,流寓北方,明成祖朱棣在燕邸時,寵遇甚厚,永樂年間常得恩賞。 湯式的作品以曲錄史,思想內容豐厚,極大地開拓了散曲文學的題材範圍。他的散曲反映了朝代的更替和百姓的疾苦,進而總結歷史、感嘆人生;描述了元朝滅亡時候的衰殘景象,同時傳達出對新王朝的期盼;而他以散曲體裁表達悼念之情,開創悼亡散曲的肇端。
湯式是現今存曲最多、散曲題材很廣泛的一位由元到明的曲家,他的曲作創作技巧圓熟,藝術風格多樣,具有濃郁的曲味。湯式算得上是元散曲跨越時代的殿軍,可說得上是在明散曲這新舞臺上走舊臺步的揭幕人。
► 8篇诗文
湯式的其他作品
- 《 雙調 · 慶東原 · 京口夜泊 》 —— [ 明 ] 湯式
- 《 中呂 · 醉高歌帶紅繡鞋 · 客中題壁 》 —— [ 明 ] 湯式
- 《 中呂 · 滿庭芳 · 武林感舊 》 —— [ 明 ] 湯式
- 《 中呂 · 謁金門 · 落花二令 》 —— [ 明 ] 湯式
- 《 雙調 · 蟾宮曲 》 —— [ 明 ] 湯式
- 《 雙調 · 天香引 · 西湖感舊 》 —— [ 明 ] 湯式
- 《 正宮 · 小梁州 · 揚子江阻風 》 —— [ 明 ] 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