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 · 蟾宮曲 · 西湖尋春

清明春色三分:湖上行舟,陌上行人。一片花陰,兩行柳影,十里莎茵。不要多餚排一品,休嫌少酒止三巡。處處開樽,步步尋春。花下歸來,帶月敲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元曲三百首

注釋

春色三分: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春色三分,兩分塵土,一分流水。”此言楊花兩分變成塵土,一分隨流水而去。而這裏是西湖的三分春色,表現在湖上的行舟、陌上的遊人和那些花陰、柳影、莎茵上面。 莎茵:芳草鋪的墊子。 一品:第一等。餚(xiao):同“淆”,混雜。 三巡:三遍,三次。 帶月敲門:賈島《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調:宮調名。 蟾宮曲:曲牌名。
  • 陌上:田間小路,這裏指道路上。
  • 莎茵(shā yīn) :像墊子一樣的草地。莎,莎草。茵,褥子、墊子。
  • 餚(yáo) :魚肉等葷菜。 一品:一種。
  • 三巡:酒過三巡,指喝了三輪酒。
  • 開樽(zūn):舉杯飲酒。樽,酒杯。

翻譯

清明時節,春色分成了三份:一份在湖面上游船往來穿梭,一份在道路上行人來來往往。湖邊有一片花蔭,岸邊有兩行柳影隨風搖曳,還有綿延十里如茵的草地。不需要準備太多菜餚,只擺上一種就行;也別嫌酒少,只喝三輪便足夠。每到一處都舉杯暢飲,一步一步探尋着春天的氣息。在花叢中游玩歸來,趁着月色敲響家門。

賞析

這首散曲描繪了一幅清明時節西湖尋春的美妙畫卷。開篇點明時間和春色的分配,從湖上的舟船、路上的行人落筆,勾勒出熱鬧的尋春場景。接着用「一片花陰,兩行柳影,十里莎茵」,三個整齊的排句,細膩地描繪出西湖邊春花、垂柳、綠草交織的明媚春光,如畫般呈現眼前。「不要多餚排一品,休嫌少酒止三巡」,表現出一種自在灑脫、不拘泥於物質講究的生活態度,在享受春光中更重精神的愉悅。「處處開樽,步步尋春」進一步強調尋春的隨意和歡欣,盡情沉醉於春色之中。結尾「花下歸來,帶月敲門」充滿詩意,描繪出作者在春夜中帶着滿心的春意、月色的溫柔回到家中的畫面,給人一種悠然閒適、回味無窮的感覺。整首曲子語言輕快流暢,意境優美閒適,充分展現了作者對西湖春光的喜愛以及享受生活的悠然心境 。

徐再思

徐再思,字德可,號甜齋(有的資料中其號爲“甜齊”),浙江嘉興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蹟不詳。曾任嘉興路吏。因喜食甘飴,故號甜齋。生卒年不詳,與貫雲石爲同時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餘首。作品與當時自號酸齋的貫雲石齊名,稱爲“酸甜樂府”。後人任訥又將二人散曲合爲一編,世稱《酸甜樂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