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泰伯篇 · 第十七章

· 孔子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拼音

所属合集

#論語

譯文

孔子說:“學習知識就像追趕不上那樣,又會擔心丟掉什麼。”

注釋

學問無窮,汲汲終日,猶恐不逮。或說:如不及,未得欲得也。恐失之,既得又恐失也。上句屬溫故,下句屬知新。穿鑿曲說,失平易而警策之意。今不取。

賞析

本章是講學習態度的問題。孔子自己對學習知識的要求十分強烈,他也同時這樣要求他的學生。這“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其實就是“學而不厭”一句最好的註腳。 【另一譯法】 孔子說:“學習起來好像[追逐什麼似的,]生怕趕不上;[學到了]又生怕丟掉。”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以前老師教我們,怕我們理解不了,往往將“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略去不講,認爲該說法消極,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沒有限度的知識人就會弄得很疲睏。今日忽覺出莊子與孔子意見相同,說法二異而已,亦不必略,講明白就可以了。 人類作爲萬獸之王,有別於動物,除了對後代進行言傳身教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文章書籍相傳,則我之教子,不獨教我之知識,授之以經典亦是聖人在教子,則此子能不異於禽獸嗎?然日積月累,人類的文化典籍、科技知識越來越多,尤其是當今之世,比起孔子時代又多之矣。孔子感嘆,人類傳承下來的知識太多了,看不到邊界,以有涯之生命追求無涯之知識,所以學習起來就像在追逐什麼似的,生怕趕不上,而學習過的知識,又唯恐自己忘記了,因爲忘記而失去。孔子對待學習、知識的態度值得學習。 如孔子般、莊子般對待學習和知識,每日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學不完的知識,又怎麼能不疲睏呢,但其內心是充實的,快樂的。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