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爲政篇 · 第十八章

· 孔子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拼音

所属合集

#論語

譯文

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裏了。”

注釋

子張:姓顓孫名師,字子張,生於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歲,孔子的學生。 幹祿:幹,求的意思。祿,即古代官吏的俸祿。幹祿就是求取官職。 闕:缺。此處意爲放置在一旁。 疑:懷疑。 寡尤:寡,少的意思。尤,過錯。

賞析

孔子並不反對他的學生謀求官職,在《論語》中還有“學而優則仕”的觀念。他認爲,身居官位者,應當謹言慎行,說有把握的話,做有把握的事,這樣可以減少失誤,減少後悔,這是對國家對個人負責任的態度。當然這裏所說的,並不僅僅是一個爲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與行二者關係問題上的觀念,是對上一章“知之爲知之”的進一步解說。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