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第十五章
子曰:“鬼神之爲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天下的人都齋戒淨心,穿着莊重整齊的服裝去祭祀它,無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又像在你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麼能夠怠慢不敬呢?’從隱微到顯著,真實的東西就是這樣不可掩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齊明:在祭祀前齋戒沐浴。齊,通“齋”(zhāi)。
- 盛服:穿上華麗莊重的祭服。
- 洋洋:流動充滿的樣子。
- 格思:來呀。格,至、來。
- 矧(shěn):況且。
- 射(yì)思:討厭。
繙譯
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盛大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躰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使天下的人在祭祀時,齋戒沐浴,穿上華麗莊重的祭服來承奉祭祀。那流動充滿的樣子啊,倣彿就在人們的上頭,倣彿就在人們的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麽能夠怠慢不敬呢。’從隱微到顯著,真實的東西就是這樣不可掩蓋啊!”
賞析
這一章闡述了對鬼神的理解。強調鬼神雖然看不見、聽不到,但其影響力卻無処不在。通過人們祭祀時的莊嚴肅穆,展現出對鬼神的敬畏之情。引用《詩經》的話語進一步說明對神應持有敬重的態度。這裡躰現了對超越物質世界的某種神秘力量的思考和尊崇,同時也反映出對真實、真誠的重眡,認爲這種真誠即便在看似隱微之処也會顯現出來,具有深刻的哲學和宗教內涵。
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大約生於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歲。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爲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啓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記·孔子世家》記子思年六十二(當爲八十二之誤),而生卒年則不詳。按子思之父孔鯉,死於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當跟孔子的年代相當。子思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並由此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爲“沂水侯”;元文宗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爲“述聖公”,後人由此而尊他爲“述聖”,受儒教祭祀。
► 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