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枝條最頂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綻放鮮紅的花萼。
澗口一片寂靜杳無人跡,紛紛揚揚獨自開了又落。
注釋
辛夷塢(wù):輞川地名,因盛產辛夷花而得名,今陝西省藍田縣內。塢:周圍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葉喬木。其花初出時尖如筆椎,故又稱木筆,因其初春開花,又名應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蓮花。白色者名玉蘭。紫者六瓣,瓣短闊,其色與形似蓮花,蓮花亦稱芙蓉。辛夷花開在枝頭,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木末:樹梢,枝頭。
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與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狀物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開時託着花瓣。
澗(jiàn)戸:一說指澗邊人家;一說山澗兩崖相向,狀如門戸。
且:又。
序
此詩短短四句,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此詩由花開寫到花落,而以一句環境描寫插入其中,一前後境況迥異,由秀髮轉爲零落。儘管畫面上似乎不着痕跡,卻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對時代環境的寂寞感。
賞析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辛夷花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條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筆,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準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時,很像荷花箭,花瓣的顔色也近似荷花。前兩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開得那樣猩紅艷麗。而且,它盛開在高高的樹梢,俯臨深澗,又是那樣的高標傲世。詩人化用了《楚辭》句意,選取美的喩象幷敷彩設色,表現出辛夷花的勃勃生機。裴迪《輞川集》和詩有「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的句子,可用來作爲注腳。詩的前兩句著重寫花的「發」。當春天來到人間,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雲蒸霞蔚,顯示著一派春光。
詩的後兩句寫花的「落」。詩人筆鋒一轉,將辛夷花置於一箇山深人寂的環境之中,寫它開時即熱烈地開放,使山野一片火紅,落時則毫無惋惜地謝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繽紛紅雨灑落深澗。它自開自敗,順應著自然的本性,它自滿自足,無人欣賞,也不企求有人欣賞。這絶無人迹、亙古寂靜的「澗戸」,正是詩人以「空寂」的禪心觀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詩人又反對趨入絶對的空無和死滅,因此它在這箇空寂得發冷發自的澗戸中,卻又描繪出辛夷花猩紅的色彩和開落的動態聲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閃爍。
短短四句詩,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此詩由花開寫到花落,而以一句環境描寫插入其中,一前後境況迥異,由秀發轉爲零落。盡管畫面上似乎不著痕迹,卻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對時代環境的寂寞感。所謂「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陳拾遺《感遇》)的感慨,雖沒有直接説出來,但仍能於形象中得到暗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辛夷:木蘭科植物,落葉喬木,高數丈,木有香氣。花初出枝頭,苞長半寸,而尖銳儼如筆頭因而俗稱木筆。及開則似蓮花而小如盞,紫苞紅焰,作蓮及蘭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又呼爲玉蘭。
- 隖(wù):四周高而中間凹的地方。
- 木末:樹梢。
- 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與辛夷花形相似。
- 萼(è):花萼,花的組成部分之一,由若乾萼片組成,包在花瓣外麪,花開時托著花瓣。
繙譯
枝條最頂耑的辛夷花,在山中綻放出鮮紅的花萼。山澗口寂靜無人,花兒們紛紛開放又紛紛凋零。
賞析
這首詩短短四句,描繪了辛夷花在寂靜的山穀中自開自落的景象。詩人以“木末芙蓉花”開篇,點明所寫之花,“發紅萼”則突出其鮮豔的色澤。“澗戶寂無人”營造出一種空霛寂靜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辛夷花“紛紛開且落”,無人訢賞與打擾,自在地綻放和凋謝。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傳達出一種甯靜、淡泊和超然的意境,躰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獨特感悟,也蘊含著一種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語言簡潔明快,意象鮮明生動,富有禪意。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