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 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

· 杜甫
客從南縣來,浩蕩無與適。 旅食白日長,況當朱炎赫。 高齋坐林杪,信宿游衍闃。 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崇岡相枕帶,曠野懷咫尺。 始知賢主人,贈此遣愁寂。 危階根青冥,曾冰生淅瀝。 上有無心雲,下有欲落石。 泉聲聞復急,動靜隨所擊。 鳥呼藏其身,有似懼彈射。 吏隱道性情,茲焉其窟宅。 白水見舅氏,諸翁乃仙伯。 杖藜長松陰,作尉窮谷僻。 爲我炊雕胡,逍遙展良覿。 坐久風頗愁,晚來山更碧。 相對十丈蛟,歘翻盤渦坼。 何得空裏雷,殷殷尋地脈。 煙氛藹崷崪,魍魎森慘戚。 崑崙崆峒顛,回首如不隔。 前軒頹反照,巉絕華岳赤。 兵氣漲林巒,川光雜鋒鏑。 知是相公軍,鐵馬雲霧積。 玉觴淡無味,胡羯豈強敵。 長歌激屋梁,淚下流衽席。 人生半哀樂,天地有順逆。 慨彼萬國夫,休明備征狄。 猛將紛填委,廟謀蓄長策。 東郊何時開,帶甲且來釋。 欲告清宴罷,難拒幽明迫。 三歎酒食旁,何由似平昔。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水:白水縣,在今陝西。
  • 崔少府:縣尉的別稱,崔氏曾任白水縣尉。
  • 信宿:連住兩夜。
  •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
  • 淅瀝:形容輕微的聲音。
  • 窟宅:居住的地方。
  • 舅氏:舅父。
  • 仙伯:神仙似的長輩。
  • 杖藜:拄着柺杖。
  • 雕胡:即菰米。
  • 崷崒:高峻。
  • 魍魎:傳說中的鬼怪。
  • 崆峒:山名。
  • 相公:指當時的宰相楊國忠。

翻譯

客人從南邊的縣而來,心潮浩蕩沒有合適的去處。旅居生活白日漫長,何況正當炎熱的夏天。在高齋處在樹林的頂端,連住兩夜閒遊很是寂靜。清晨陪着(主人)攀登,傲慢地俯視着峭壁。高高的山岡相互連接,廣闊的原野近在咫尺。才知道賢德的主人,贈送這個來排遣愁苦寂寞。危險的臺階根植於青冥,曾經的冰發出淅淅瀝瀝的聲音。上面有不經意的雲,下面有將要落下的石頭。泉水聲時聞時急,動靜隨着(水的)衝擊而變化。鳥兒呼叫着藏起自己的身體,好像害怕被彈射。縣尉隱身此處體現着性情,這裏就是他的居處。在白水見到舅父,諸位長輩猶如神仙。拄着藜杖在長鬆的樹蔭下,做縣尉處於這窮困山谷偏僻之地。爲我烹飪菰米,逍遙自在地展示美好的會面。坐得久了風讓人頗爲發愁,晚來山變得更加碧綠。相對着像十丈長的蛟龍,忽然盤旋形成漩渦分開。怎能有空中的雷聲,殷殷地尋找着地脈。煙霧氣氛瀰漫高峻之處,鬼怪陰森悽慘。崑崙山、崆峒山那山巔,回首就好像近在咫尺。前軒倒映入夕照,高峻得超過華山的紅色。兵氣在山林間涌起,河川的光芒夾雜着兵器。知道是宰相的軍隊,鐵甲如雲如霧般堆積。美酒淡而無味,胡羯哪裏是強大的敵人。長歌震動屋樑,眼淚流下沾溼了衣襟。人生中有一半歡樂一半哀愁,天地間有順利也有逆境。感慨那些各國的人,清明太平完備去征伐狄人。猛將紛紛聚集,朝廷謀略蓄存着長久的計策。東郊何時開啓(戰爭),帶着盔甲暫且來解脫。想要告知清平的宴會結束,難以抗拒陰間和陽間的逼迫。在酒食旁多次嘆息,如何才能像昔日一樣。

賞析

這首詩詳盡地描繪了詩人到白水拜訪崔少府的經歷和感受。詩中既描寫了周圍景色的高峻、幽靜,如高齋所處之境、山岡原野等,也展現了其內心複雜的情感,如對主人的感激、對戰事的感慨以及對人生和天地變化的思索。同時,詩裏還寫出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局勢,兵氣瀰漫、軍隊情況等。對人情世故、自然景象和時事的交融描寫,使整首詩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寓意。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