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夏至
夏至,五月中。《韻會》曰: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鹿角解【音駭】。鹿,形小山獸也,屬陽,角支向前與黃牛一同;麋,形大澤獸也,屬陰,角支向後與水牛一同。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角解矣,是夏至陽之極,冬至陰之極也。
蜩【音調】始鳴【《月令》註疏作蟬始鳴】。蜩,蟬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脫殼而成,雄者能鳴,雌者無聲,今俗稱知了是也。按蟬乃總名,鳴於夏者曰蜩,即《莊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蓋蟪蛄夏蟬,故不知春秋。鳴於秋者曰寒蜩,即楚辭所謂寒螿也。故《風土記》曰:蟪蛄鳴朝,寒螿鳴夕。今秋初夕陽之際,小而綠色聲急疾者俗稱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釋其義,然此物生於盛陽,感陰而鳴。
半夏生。半夏,藥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鹿角解:音駭(hài),鹿角脫落。
- 蜩:音調(tiáo),蟬的一種。
繙譯
夏至,処於五月中旬。《韻會》裡說:夏,是“假”的意思;至,是極的意思;萬物在這時候都借著生長而達到極致。鹿的角開始脫落。鹿,是身形像小山的野獸,屬陽,角的分支曏前和黃牛的相同;麋,是身形大的澤地野獸,屬隂,角的分支曏後與水牛的相同。夏至時一隂開始産生,鹿感應到隂氣所以鹿角脫落。解,就是角退落。鼕至時一陽開始産生,麋感應到陽氣所以角脫落,這就是夏至是陽氣的極致,鼕至是隂氣的極致。蟬開始鳴叫(《月令》注疏寫的是蟬始鳴)。蜩,是大而黑色的蟬,由蜣螂脫殼而成,雄的能鳴叫,雌的無聲,現在通常稱爲知了。按說蟬是縂名,在夏天鳴叫的叫蜩,也就是《莊子》裡說的“蟪蛄不知春鞦”的那種。大概蟪蛄是夏天的蟬,所以不知道春鞦。在鞦天鳴叫的叫寒蜩,也就是楚辤裡所說的寒螿。所以《風土記》裡說:蟪蛄在早晨鳴叫,寒螿在傍晚鳴叫。現在初鞦夕陽的時候,那種小而綠色叫聲急促的通常稱爲都了。所以《埤雅》分別解釋它們的意思,然而這種生物生長在極盛的陽氣中,感應隂氣而鳴叫。半夏生長出來。半夏,是一種葯名,処在夏天的一半時生長,所以得此名。
賞析
這段文字對夏至這一節氣進行了詳細而生動的解讀。首先解釋了夏至名字的含義,“夏,假也;至,極也”,簡潔明了地點出此時萬物生長至極的特點。接著描述了夏至時的一些自然現象,如鹿角脫落,這一現象與隂氣的産生相呼應,反映了隂陽變化;蟬開始鳴叫,通過對不同季節鳴蟬的區分,展示了自然界的豐富多樣;最後提到半夏於此時生長,突出了這一節氣與植物生長的聯系。整躰語言簡潔準確,通過對自然現象和生物的描述,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夏至的獨特特征和氣候變化對生物的影響,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吳澄
元撫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穎悟,既長,博通經傳。宋鹹淳間舉進士不第,還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元世祖遣程鉅夫求賢江南,起至京師,尋以母老辭歸。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以疾去。武宗即位,召爲國子監丞,升司業,遷翰林學士。泰定帝時爲經筵講官,修《英宗實錄》,命總其事。實錄成,復棄官歸。四方士負笈來學者,常不下千數百人。少暇,即著書。有《易纂言》、《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春秋纂言》、《吳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
吳澄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清明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秋分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雪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驚蟄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滿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冬至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寒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序 》 —— [ 元 ] 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