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暑
小暑,六月節。《說文》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爲大小,月初爲小,月中爲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溫風至。至,極也,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
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蛬【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織也。《禮記注》曰:生土中。此時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則遠飛而在野矣。蓋肅殺之氣初生則在穴,感之深則在野而鬬。
鷹始擊【《禮記》作鷹乃學習】。擊,搏擊也。應氏曰:殺氣未肅,鷙猛之鳥始習於擊,迎殺氣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小暑: 農曆六月的第二個節氣,表示夏季炎熱開始逐漸增強。
- 《說文》: 古代一部文字學著作,解釋漢字的起源和含義。
- 暑: 指炎熱的天氣。
- 至,極也: 到達頂點,極致的意思。
- 蟋蟀/蛩/蜻蛚: 同一種昆蟲,夏天鳴叫的「知了」,現代稱爲「促織」。
- 生土中: 生活在土壤裏。
- 七月則遠飛而在野矣: 到了七月,它們會從洞穴飛到野外。
- 肅殺之氣: 涼爽、帶有終結意味的秋氣。
- 擊,搏擊也: 這裏的「擊」指鳥類開始練習搏擊,準備迎接秋高氣爽的季節。
翻譯
小暑,是農曆六月的節日,據《說文解字》解釋,「暑」就是熱的意思。在這個炎熱的季節裏,熱的程度被分爲「小」和「大」,現在還是相對較輕的熱度。
溫暖的風達到頂峯,即「溫風至」,意味着最強烈的溫熱氣候來臨。
這時候,蟋蟀(又名蛩或蜻蛚,就是我們熟悉的「知了」)居住在牆壁的洞穴裏,翅膀開始發育,到了七月它們就會飛到野外。
老鷹開始練習搏擊,這是因爲秋意漸濃,兇猛的鳥類開始適應這種殺氣未肅的環境,準備迎接秋天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小暑時節的自然現象,展現了季節更替的微妙變化。小暑標誌着夏季的深入,溫風的熾熱達到了頂點,而蟋蟀的生活習性也反映了生物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老鷹的搏擊動作,則象徵着自然界中萬物對即將到來的秋季的敏感反應。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夏日景象,寓含了豐富的自然哲理。

吳澄
元撫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穎悟,既長,博通經傳。宋鹹淳間舉進士不第,還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元世祖遣程鉅夫求賢江南,起至京師,尋以母老辭歸。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以疾去。武宗即位,召爲國子監丞,升司業,遷翰林學士。泰定帝時爲經筵講官,修《英宗實錄》,命總其事。實錄成,復棄官歸。四方士負笈來學者,常不下千數百人。少暇,即著書。有《易纂言》、《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春秋纂言》、《吳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
吳澄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芒種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雨水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霜降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冬至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秋分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秋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暑 》 —— [ 元 ] 吳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白露 》 —— [ 元 ] 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