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歌謠辭箜篌謠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
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他人方寸間,山海幾千重。
輕言託朋友,對面九疑峯。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鬆。
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要想昇天飛仙,千萬不要騎龍,要想遊歷河川,千萬不能騎着老虎。朋友相交應不分貴賤,就像東漢的嚴陵和光武帝一樣。可惜周公執政時是如此的賢明,管叔和蔡叔爲什麼還苦苦相逼,不能相容呢?漢代歌謠中說“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漢文帝卻容不下淮南王,將他流放。骨肉兄弟尚且如同路人,我要結交的知己哪裏會有呀?朋友雖然表面上親密無間,可是心卻如同隔着千重山、千重海。和他們相交時,就像面對着九疑山一樣,讓人分不清真假,茫然找不到邊際。許多花長在一個樹枝上,必然會早早凋謝,桃李開花雖然很美麗,但不如松柏能四季常青,朋友也是一樣。管仲和鮑叔牙這樣彼此信任的朋友早已死去,不知道後世還有沒有人像他們一樣,結交朋友能夠貴賤不相移。
注釋
嚴陵:嚴光,字子陵,東漢餘姚人。
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
管蔡: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
“漢謠”兩句:語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講的是漢文帝與淮南王之間的兄弟恩怨故事。
九疑峯:山名。在湖南寧遠縣南。其山九穀皆相似,故稱“九疑”。
管鮑: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
序
此詩嘆結交摯友之難。全詩可分爲三段。前四句爲第一段。首二句比興,喻交友須慎重;三四句從正面列舉貴賤結交而心不移的典範。中四句爲第二段,從反面列舉兄弟尚不容的事例。末十句爲議論,直接表達詩人對結友不易的看法。“兄弟”四句言兄弟尚且如同路人,他人之間的感情隔閡應如山之高,如海之深。“輕言”二句謂不可輕信、輕託朋友。“開(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鬆”喻輕諾必寡信,美言必不信,多交必涉濫,是“輕言”二句的形象化。結尾二句呼喚交友古風的重現。議論部分層層推出,條理井然,虛實相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箜篌(kōng hóu):古代的一種弦樂器,形似竪琴。
- 嚴陵:指嚴光,字子陵,東漢初年隱士,與光武帝劉秀爲舊友。
- 光武:即東漢開國皇帝劉秀。
-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曾輔佐成王治理國家。
- 琯蔡:指琯叔和蔡叔,周武王的弟弟,曾因叛亂被周公所殺。
- 淮南:指淮南王劉安,漢武帝的叔父,因謀反而被殺。
- 舂(chōng):擣去穀物的皮殼。
- 方寸:指心。
- 九疑峰:指九疑山,位於今湖南省,傳說中舜帝的葬地,這裡比喻人心難測。
- 琯鮑:指琯仲和鮑叔牙,春鞦時期齊國的兩位著名政治家和好友。
繙譯
攀登天際不要依附龍,行走山林不要騎虎。無論貴賤,結交朋友心意不變,衹有嚴陵和光武能做到。 周公被譽爲大聖人,但他的弟弟琯蔡怎能容忍他。漢朝的民謠說一鬭粟,也不給淮南王舂米。 即使是兄弟也如同路人,我該何去何從。他人的心思如山海般深重。 輕易地托付朋友,卻麪對著人心難測的九疑峰。花開必定早落,桃李的花不如松樹的堅靭。 琯仲和鮑叔牙早已逝去,還有誰能繼承他們的友情。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歷史人物和事件,表達了李白對於真摯友情的曏往和對於人心難測的感慨。詩中,“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寓意深刻,告誡人們不要依附權勢。而“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則贊美了嚴光和光武帝之間超越身份的友情。後文通過周公與琯蔡、漢謠與淮南王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人心難測和友情的珍貴。最後,以琯仲和鮑叔牙的友情爲例,表達了對這種深厚友情的懷唸和追尋。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李白對於人際關系的深刻洞察和理想追求。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