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江雨中

臘月既望,我徂自藤。 雲木翳翳,零雨其冥。 有山如戟,有石如城。 雲餐雨立,僕伕於徵。 聯我蘭舟,與子同行。 念彼室處,感茲靡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臘月既望:臘月的十六日。臘月,農曆十二月。既望,農曆每月十六日。
  • :前往。
  • :地名,指藤江。
  • 雲木翳翳:雲霧繚繞的樹木。翳翳,形容雲霧繚繞的樣子。
  • 零雨其冥:細雨濛濛。零雨,細雨。冥,昏暗。
  • :古代的一種兵器。
  • :城牆。
  • 餐雨立:在雨中站立。餐,此處意爲「吃」,比喻忍受。
  • 僕伕於徵:僕人正在旅行中。僕伕,僕人。徵,旅行。
  • 聯我蘭舟:與我同乘一艘裝飾華美的船。蘭舟,裝飾華美的船。
  • :你。
  • 室處:安居在家。
  • 靡寧:不安寧,不平靜。

翻譯

在臘月的十六日,我前往藤江。雲霧繚繞的樹木,細雨濛濛,天色昏暗。山峯像戟一樣聳立,石頭像城牆一樣堅固。我們在雨中站立,忍受着雨水的侵襲,僕人正在旅行中。我與你同乘一艘裝飾華美的船,一起前行。想起那些安居在家的人,我感到內心無法平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臘月十六日,詩人在藤江雨中的旅行景象。通過「雲木翳翳,零雨其冥」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了雨天的朦朧與悽美。詩中「有山如戟,有石如城」運用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山石的險峻與堅固。結尾的「念彼室處,感茲靡寧」則表達了詩人對安居生活的嚮往與旅途的不安,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