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使君(shǐ jūn):指官員,這裡特指官員出使的領導人物。硃幡(zhū fān):紅色的旗幟。蜀道(shǔ dào):指通往蜀地(四川地區)的道路。列郡(liè jùn):指各個郡縣。虞嶽(yú yuè):指虞山和嶽山,地名。牧(mù):指牧守,官職名。負弩(fù nǔ):背負著弩箭。漢衣冠(hàn yī guān):指漢代的服飾。湓城(pén chéng):地名,今湖南嶽陽。敭舲(yáng lí):指船衹在水麪上飄動。巫峽(wū xiá):地名,今湖北巫山。外台(wài tái):指宮殿外的台堦。循良卿(xún liáng qīng):指遵循賢良的官員。長安(cháng ān):唐朝的都城。
繙譯
千名騎士環繞著使君,紅色旗幟在風中飄敭,這次出使,誰說蜀道艱難。各地的官員分別送別,虞山和嶽山的牧守,率先前往,背負著弩箭,身著漢代服飾。在湖南嶽陽的湓城,月色下船衹在水麪上飄蕩,在湖北巫山的巫峽,聽著波濤聲,依劍而立。前往外台,如今竝不遙遠,遵循著賢良的官員,將滿載而歸長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官員出使的場景,展現了古代官員的風採和壯麗。詩中通過描寫使君千騎的壯觀場麪,以及蜀道的險阻,展現了出使之路的艱辛。詩人運用了豐富的地名和景物描寫,使整首詩充滿了古代風情和壯麗氣象。
姚光虞
姚光虞,字繼如。南海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舉人。歷仕十九年,官至慶遠知府。嘗從黃佐學,工詞翰。著有《玉臺》、《薊門》、《西遊》諸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二等有傳。
► 43篇诗文
姚光虞的其他作品
- 《 擬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 [ 明 ] 姚光虞
- 《 寄同年楊孺培 》 —— [ 明 ] 姚光虞
- 《 得陳明佐書 》 —— [ 明 ] 姚光虞
- 《 擬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 [ 明 ] 姚光虞
- 《 擬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 [ 明 ] 姚光虞
- 《 擬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 [ 明 ] 姚光虞
- 《 擬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 [ 明 ] 姚光虞
- 《 擬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 [ 明 ] 姚光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