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少傅五月長齋廣延緇徒謝絕文友坐成睽間因以戲之
五月長齋戒,深居絕送迎。
不離通德里,便是法王城。
舉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
精修無上道,結念未來生。
賓閤緇衣佔,書堂信鼓鳴。
戲童爲塔象,啼鳥學經聲。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
馬家供薏苡,劉氏餉蕪菁。
暗網籠歌扇,流塵晦酒鐺。
不知何次道,作佛幾時成。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齋戒:長時間持齋守戒。
- 通德里:指道德高尚的居所。
- 法王城:佛教中指佛陀的居所,比喻修行之地。
- 無上道:至高無上的修行之道。
- 結念:集中思想,專心致志。
- 未來生:來世,佛教中的輪迴概念。
- 賓閤:賓客的閣樓。
- 緇衣:僧人的衣服,代指僧人。
- 書堂:書房。
- 信鼓:佛教中用於召集僧衆的鼓。
- 塔象:塔的形狀,佛教中象徵性的建築。
- 經聲:唸經的聲音。
- 青菰:一種水生植物,其嫩莖可食。
- 玉露:比喻清澈甘甜的水。
- 薏苡:一種植物,其種子可食,有藥用價值。
- 蕪菁:一種蔬菜。
- 暗網:指不易察覺的障礙。
- 歌扇:唱歌時用的扇子。
- 流塵:飄動的塵埃。
- 酒鐺:酒器。
- 次道:次要的修行方法或道路。
翻譯
五月里長時間持齋守戒,深居簡出,謝絕一切送往迎來。 不離開道德高尚的居所,就如同身處佛陀的修行之地。 舉目所見都是僧人的事務,全家少有世俗之情。 精修至高無上的修行之道,專心致志於來世的福報。 賓客的閣樓被僧人佔據,書房中傳來信鼓的鳴響。 戲童模仿塔的形狀玩耍,啼鳥似乎在學唸經的聲音。 用青菰的嫩莖和玉露烹製的葵菜,馬家提供薏苡,劉氏則供應蕪菁。 暗網籠罩着歌扇,流塵使酒器變得晦暗。 不知何時才能通過次要的修行方法,成就佛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樂天少傅在五月長齋期間的修行生活,通過對齋戒、修行、僧侶生活的細緻描寫,展現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詩中「不離通德里,便是法王城」等句,體現了詩人對道德修養和精神追求的高度重視。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對來世福報的嚮往,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的宗教情懷和人生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佛教文化的頌揚,也是對個人精神追求的表達。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