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靈篇 · 四五

讓利精於取利,逃名巧於邀名。
拼音

所属合集

#小窗幽記

譯文

將利益讓給他人,比和他人爭取利益更爲明智;逃避聲名比求取聲名更爲聰明。

賞析

與人交往或共事,利益往往是大家爭執的起因。每個人都想獲得較多的利益,也因而失去珍貴的友誼,或是做人的立場,甚至喪失人格。最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寧可少得一些利益,而不要傷了彼此的友誼與和氣。利字旁邊一把刀,可能傷害自己,也可能傷害別人,爭名逐利者,應引爲戒。 聲名使一個人成爲衆人注目的焦點,但是,衆人的眼光也像一條條無形的繩索,將一個人牢牢地捆住。因此,明智的人逃避聲名,就好像美麗的禽鳥逃避獵槍和羅網一樣;否則,一旦被捕獲,就失去自由 自在的生活了。所以,“逃名巧於邀名”。
陳繼儒

陳繼儒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仲醇,號眉公,又號糜公。諸生。志尚高雅,博學多通,少與同郡董其昌、王衡齊名。年二十九,取儒衣冠焚棄之,隱居小崑山,後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書法蘇、米,兼能繪事。董其昌久居詞館,書畫妙天下,推眉公不去口。眉公又刺取瑣言僻事,編次成書,遠近爭相購寫,於是名動寰宇。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卒於家。有《眉公全集》。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