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第二十八章

· 子思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做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拼音

所属合集

#中庸

譯文

孔子說:“愚昧卻喜歡自以爲是,卑賤卻喜歡獨斷專行。生於現在的時代卻一心想回復到古代去。這樣做,災禍一定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不是天子就不要議訂禮儀,不要制訂法度,不要考訂文字規範。現在天下車子的輪距一致,文字的規範統一,倫理道德相同。雖有天子的地位,如果沒有聖人的德行,是不敢製作禮樂制度的;雖然有聖人的德行,如果沒有天子的地位,也是不敢製作禮樂制度的。 孔子說:“我談論夏朝的禮制,夏的後裔杞國以不足以驗證它;我學習殷朝的禮制,殷的後裔宋國還殘存着它;我學習周朝的禮制,現在還實行着它,所以我遵從周禮。”

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大約生於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歲。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爲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啓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記·孔子世家》記子思年六十二(當爲八十二之誤),而生卒年則不詳。按子思之父孔鯉,死於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當跟孔子的年代相當。子思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並由此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爲“沂水侯”;元文宗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爲“述聖公”,後人由此而尊他爲“述聖”,受儒教祭祀。 ► 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