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 卷中 · 答陸原靜書 · 十六 [] 王守仁

來書雲:“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尋仲尼、顏子樂處。敢問是樂也,與七情之樂同乎?否乎?若同,則常人之一遂所欲,皆能樂矣,何必聖賢?若別有真樂,則聖賢之遇大憂、大怒、大驚、大懼之事,此樂亦在否乎?且君子之心常存

傳習錄 · 卷中 · 答陸原靜書 · 十七 [] 王守仁

來書雲:“《大學》以‘心有好樂、忿鉣、憂患、恐懼’爲‘不得其正’,而程子亦謂‘聖人情順萬事而無情’。所謂有者,《傳習錄》中以病瘧譬之,極精切矣。若程子之言,則是聖人之情不生於心而生於物也,何謂耶?且事

羅舊驛 [] 王守仁

客行日日萬峯頭,山水南來亦勝遊。 布穀鳥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蠻煙喜過青楊瘴,鄉思愁經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萬里,五雲天北是神州。

傳習錄 · 卷中 · 答陸原靜書 · 錢德洪跋 [] 王守仁

答原靜書出,讀者皆喜澄善問,師善答,皆得聞所未聞。師曰:“原靜所問只是知解上轉,不得已與之逐節分疏。若信得良知,只在良知上用功,雖千經萬典無不吻合,異端曲學一勘盡破矣,何必如此節節分解!佛家有‘撲人逐

沅水驛 [] 王守仁

辰陽南望接沅州,碧樹林中古驛樓。 遠客日憐風土異,空山惟見瘴雲浮。 耶溪有信從誰問,楚水無情只自流。 卻幸此身如野鶴,人間隨地可淹留。

傳習錄 · 卷中 · 答歐陽崇一 · 一 [] 王守仁

崇一來書雲:“師雲:‘德性之良知,非由於聞見,若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則是專求之見聞之末,而已落在第二義。’竊意良知雖不由見聞而有,然學者之知,未嘗不由見聞而發。滯於見聞固非,而見聞亦良知

鐘鼓洞 [] 王守仁

見說水南多異跡,巖頭時有鼓鐘聲。 空遺石壁千年在,未信金砂九轉成。 遠地星辰瞻北極,春山明月坐深更。 年來夷險還忘卻,始信羊腸路亦平。

傳習錄 · 卷中 · 答歐陽崇一 · 二 [] 王守仁

來書雲:“師雲:‘《系》言“何思何慮”,是言所思所慮只是天理,更無別思別慮耳,非謂無思無慮也。心之本體即是天理,有何可思慮得!學者用功,雖千思萬慮,只是要復他本體,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來。若安排思索

平溪館次王文濟韻 [] 王守仁

山城寥落閉黃昏,燈火人家隔水村。 清世獨便吾職易,窮途還賴此心存。 蠻煙瘴霧承相往,翠壁丹崖好共論。 畎畝投閒終有日,小臣何以答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