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山舊隱

· 李質
老樵家住康山巔,別來回首今十年。 紅塵汨沒餘白髮,欲尋舊隱歸無緣。 繡衣仙人妙探玄,憐我老病思林泉。 笑驅六丁截坤軸,康山移置高臺懸。 丹崖翠壁迴翔鸞,寒藤古木含風蟾。 樵雲徑行澗底路,青苔白石溪濺濺。 蒼松手植初齊眉,靈虯夭矯將參天。 雲間數椽舊茅屋,至今風雨猶依然。 小橋當門度流水,窗扉倒影涵清漣。 雨餘風日問晴軒,林霏空翠飄蘭荃。 平生知己二三友,相過不待相招延。 把書對弈坐終日,綸巾羽服滄洲仙。 杖藜扶衰一老年,採芝長入藤蘿煙。 意行常與鹿爲伴,興來渴想杯如川。 某山某水釣遊處,摩挲歷歷俱眼前。 乃知塵世等夢幻,百歲一枕槐根眠。 倘蒙聖恩賜歸田,擬辦布襪青行纏。 山中故人不遐棄,定有招我歸來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康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應爲作者舊時隱居之地。
  • 紅塵:指繁華的社會,泛指人世間。
  • 六丁:道教傳說中的火神。
  • 坤軸:古代傳說中大地的軸。
  • 樵雲徑:山間小路,樵夫常走的路。
  • 靈虯:傳說中的神龍。
  • 綸巾羽服:指道士的服飾。
  • 滄洲仙:指隱居的仙人。
  • 杖藜:拄着藜杖,指老人。
  • 釣遊處:指作者過去釣魚遊玩的地方。
  • 槐根眠:比喻人生如夢,短暫而虛幻。
  • 布襪青行纏:指隱士的裝束。

翻譯

老樵夫曾經住在康山的山頂,離開這裏已經十年了。人世間的繁華已讓我白髮蒼蒼,想要尋找舊時的隱居之地卻無法回去。繡衣的仙人精通玄妙,憐憫我年老多病,思念山林泉水。他笑着驅使六丁神將大地的軸心截斷,把康山移到了高高的臺子上。紅色的山崖和翠綠的壁上,有鸞鳥迴翔,寒藤和古樹中藏着風聲和蟾蜍。樵夫在雲霧繚繞的小路上行走,青苔和白石間溪水潺潺。親手種植的蒼松已經齊眉,靈動的龍形樹木即將參天。雲間有幾間舊茅屋,至今風雨依舊。小橋當門,流水潺潺,窗扉的倒影在清澈的水中盪漾。雨後風日詢問晴朗的軒窗,林間的霧氣中飄着蘭花的香氣。平生知己的二三好友,相過不待相招延。把書對弈坐終日,穿着道士的服飾,如同隱居的仙人。拄着藜杖的老人,採芝長入藤蘿煙。意行常與鹿爲伴,興來渴想杯如川。某山某水釣遊處,摩挲歷歷俱眼前。乃知塵世等夢幻,百歲一枕槐根眠。倘蒙聖恩賜歸田,擬辦布襪青行纏。山中故人不遐棄,定有招我歸來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對舊時隱居生活的深切懷念和對塵世生活的厭倦。通過對比康山的寧靜與塵世的繁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紅塵汨沒餘白髮」、「康山移置高臺懸」等,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感慨和對隱逸生活的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體現了元代隱逸詩人的典型風格。

李質

元明間廣東德慶人,字文彬,號樵雲。有材略,元末起兵守封川、德慶等地。洪武元年降明,爲都督府斷事。進刑部尚書,官終靖江王右相。工詩,有《樵雲集》。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