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臺驛亭

· 李質
春去臺空跡已陳,危樓傑出澗之濱。 清泉繞屋可濯足,好鳥隔江如喚人。 明月委波金瀲灩,青山帶雪玉嶙峋。 桃花流水非人世,或有漁郎到問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裏指高雅的亭臺。
  • 驛亭:古代供旅途休息的亭子。
  • 危樓:高樓。
  • :山間的小溪。
  • 濯足:洗腳,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
  • 金瀲灩:形容水面波光粼粼,金光閃閃。
  • 玉嶙峋:形容山石嶙峋,潔白如玉。
  • 桃花流水:指桃花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漁郎:指《桃花源記》中的漁夫,這裏指偶然發現美景的人。
  • 問津:詢問渡口,比喻探尋、訪問。

翻譯

春天已去,亭臺空留,痕跡已陳舊,高樓聳立在山澗之濱。清泉環繞屋舍,可供人洗腳,好鳥隔江啼鳴,彷彿在呼喚人。明月映照在波動的水面上,金光閃閃,青山覆蓋着雪,潔白如玉,山石嶙峋。桃花隨流水飄落,彷彿不是人間景象,或許會有像《桃花源記》中的漁夫那樣的人,偶然來到這裏探尋美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幽靜之地,通過春天的離去、亭臺的空寂、高樓的聳立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清泉繞屋可濯足,好鳥隔江如喚人」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清幽之境的嚮往,而「桃花流水非人世,或有漁郎到問津」則寄託了對理想境界的憧憬。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塵世的超脫。

李質

元明間廣東德慶人,字文彬,號樵雲。有材略,元末起兵守封川、德慶等地。洪武元年降明,爲都督府斷事。進刑部尚書,官終靖江王右相。工詩,有《樵雲集》。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