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謠蟠木謠
蟠木蟠木,有似我身。不中乎器,無用於人。下擁腫而上轔菌,桷不桷兮輪不輪。
天子建明堂兮既非樑棟,諸侯斲大輅兮材又不中。
唯我病夫,或有所用。用爾爲幾,承吾臂支吾頤而已矣。
不傷爾性,不枉爾理。爾怏怏爲幾之外,無所用爾。
爾既不材,吾亦不材,胡爲乎人間裴回?蟠木蟠木,吾與汝歸草堂去來。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蟠木:盤曲的樹木。
- 擁腫:形容樹木臃腫的樣子。
- 轔菌:形容樹木上部盤曲如菌狀。
- 桷(jué):方形的椽子。
- 輪:車輪。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 斲(zhuó):砍削。
- 大輅:古代帝王乘坐的大車。
- 病夫:指作者自己,白居易自稱。
- 怏怏:不滿意的樣子。
- 裴回:徘徊。
翻譯
盤曲的樹木啊,盤曲的樹木,你就像我的身體。不適合做器物,對人們也沒有用處。下面臃腫,上面盤曲如菌,既不是方形的椽子,也不是車輪。 天子建造明堂,你既不是樑棟;諸侯製作大車,你的材質又不合適。 只有我這個病人,或許還有所用處。用你做几案,支撐我的手臂和下巴罷了。 不會傷害你的本性,不會違揹你的紋理。你雖然不滿意,除了做几案之外,也沒有其他用處。 既然你無用,我也無用,爲何還要在人間徘徊?盤曲的樹木啊,盤曲的樹木,我和你一起回草堂去吧。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比喻和象徵的手法,將盤曲的樹木與作者自己的境遇相提並論,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不被重用、無法發揮才能的無奈和自嘲。詩中「蟠木蟠木,有似我身」一句,即以蟠木自喻,暗示自己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後文通過對蟠木無法成爲明堂樑棟、大車材料的描述,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懷才不遇的感慨。最後,作者選擇與蟠木一同歸隱草堂,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迴歸自然的情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的平易近人、含蓄雋永的特點。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