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三首

彝界荒山頂,蕃州積雪邊。 築城依白帝,轉粟上青天。 蜀將分旗鼓,羌兵助井泉。 西戎背和好,殺氣日相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彝界:指彝族居住的地區。
  • 蕃州:古代對西部邊疆地區的稱呼,這裡指邊疆地區。
  • 白帝:古代神話中的西方之帝,這裡指西山的高峰。
  • 轉粟:運輸糧食。
  • 上青天:形容路途艱險,如同登天。
  • 羌兵:羌族的士兵。
  • 井泉:指水源,這裡比喻羌兵的幫助如同生命之水。
  • 西戎:古代對西部少數民族的統稱。
  • 背和好:違背和平友好。
  • 殺氣:戰爭的氣氛。

繙譯

彝族的邊界在荒涼的山頂,蕃州邊疆積雪覆蓋。 築城依靠著白帝山,運輸糧食如同攀登青天。 蜀地的將領分發旗鼓,羌族士兵助力如井泉。 西戎背棄了和平友好,戰爭的氣氛日益濃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西部邊疆的荒涼景象和緊張的軍事氛圍。杜甫通過“彝界荒山頂,蕃州積雪邊”展現了邊疆的艱苦環境,而“築城依白帝,轉粟上青天”則形象地表達了邊防建設的艱難和物資運輸的不易。詩中“蜀將分旗鼓,羌兵助井泉”躰現了民族間的團結與協作,但“西戎背和好,殺氣日相纏”則揭示了邊疆的不穩定和戰爭的隂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杜甫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