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
春秋嚴筆削,凜若執玄鉞。
君獨抱遺經,結髮飽剞劂。
明剖是非心,微探義理窟。
下視羣兒愚,爭端王正月。
朅來奮直筆,浩然心思竭。
王功與帝德,昭昭日月揭。
胡爲厭詞林,南欲觀溟渤。
榮華若浮煙,汗簡青不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筆削:指修改文字,這裏特指《春秋》的編纂和修訂。
- 玄鉞:古代一種黑色的斧頭,象徵嚴厲和權威。
- 遺經:指前人留下的經典著作。
- 剞劂:雕刻用的刀具,比喻精雕細琢的學習和研究。
- 義理窟:比喻深奧的道理和學問。
- 王正月:指《春秋》中記載的各國君主的正月,這裏比喻紛爭的焦點。
- 朅來:去來,這裏指奮筆疾書。
- 直筆:直接而真實的記錄。
- 昭昭:明亮,顯著。
- 詞林:指文學或學術的領域。
- 溟渤:指大海,比喻廣闊的世界。
- 汗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簡,這裏指歷史記載。
翻譯
《春秋》嚴謹地修訂,其嚴厲如同手持玄鉞。唯獨你,抱着前人留下的經典,從小便沉浸在精雕細琢的學習中。你明辨是非,深入探究深奧的道理。相比之下,其他人的愚昧,只在爭論《春秋》中的王正月。你奮筆疾書,心思浩然,竭盡全力。王的功績和帝的德行,如同明亮的日月一般顯著。爲何要厭倦文學的領域,向南去觀賞廣闊的大海呢?榮華富貴如同浮煙,而你的名字和事蹟,將永遠在歷史記載中青史留名。
賞析
這首詩讚美了鄧善之對《春秋》的深刻理解和嚴謹態度,以及他對學問的執着追求。詩中通過對比鄧善之與其他人的不同,突出了他的卓越和遠見。詩人對鄧善之的辭官歸隱表示理解,認爲他的名字和功績將永載史冊,不受世俗榮華的影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學者精神追求的崇高敬意。
盧亙的其他作品
- 《 奉賀李秋谷平章宿西郊 》 —— [ 元 ] 盧亙
- 《 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 》 —— [ 元 ] 盧亙
- 《 行盧溝之南書所見 》 —— [ 元 ] 盧亙
- 《 題華山太古雪贈人 》 —— [ 元 ] 盧亙
- 《 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 》 —— [ 元 ] 盧亙
- 《 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 》 —— [ 元 ] 盧亙
- 《 題張國綱理問塞河詩卷 》 —— [ 元 ] 盧亙
- 《 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 》 —— [ 元 ] 盧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