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國綱理問塞河詩卷
導河積石堯解憂,滔天之水成安流。
何年決齧半南土,清淮怒卷黃雲愁。
宣房既築漢歌喜,越巫抱璧神光起。
害除樑楚二渠成,海溢西南九河死。
後來羣策知誰賢,何人捧土能防川。
彭城樓堞照黃土,河平堰石愁金天。
吾皇放勳超萬古,澤世餘功平水土。
睢陽塞決付賢侯,解變狂瀾作安堵。
於今此功寧復有,從容小試經綸手。
千年遺愛在邦民,春風吹水濃如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積石:山名,在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流經此地。
- 決齧:決口,指河流決堤。
- 宣房:漢代宮殿名,此處指漢武帝時期。
- 梁楚二渠:指梁渠和楚渠,古代水利工程。
- 彭城:今江蘇徐州。
- 樓堞:城牆上的矮牆。
- 金天:指秋天。
- 放勳:指皇帝的功績。
- 睢陽: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
- 安堵:安定,平靜。
- 經綸手:指治理國家的能力。
- 邦民:國家的百姓。
翻譯
從積石山引導黃河,堯帝解決了憂慮,滔滔的河水變成了平靜的流動。多少年過去,河流在南土決口,清淮河怒卷着黃雲,帶來了愁緒。漢武帝時期,宣房築成,人們歡歌,越地的巫師抱着璧玉,神光顯現。害處被除去,梁渠和楚渠建成,海溢西南,九河消失。後來,羣策羣力,誰更賢明,誰能捧土防川。彭城的城牆映照着黃土,河水平靜,堰石在金色的秋天感到憂愁。吾皇的功績超越萬古,澤被世間,平定了水土。睢陽堵塞決口,交給賢明的侯爵,解除了狂瀾,帶來了安定。至今,這樣的功績誰還能有,從容地小試治理國家的能力。千年之後,留下的愛在國家的百姓中,春風吹過,水面濃如酒。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歷史上治理黃河的功績,通過對古代水利工程的描述,展現了人類與自然鬥爭的壯麗畫卷。詩中,「導河積石堯解憂」一句,即描繪了堯帝時期治理黃河的偉大成就,而「宣房既築漢歌喜」則反映了漢武帝時期對黃河的治理。詩的最後,通過對「吾皇放勳超萬古」的讚美,表達了對當代君主治理國家能力的肯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歷史的回顧,也是對現實的頌揚。
盧亙的其他作品
- 《 奉賀李秋谷平章宿西郊 》 —— [ 元 ] 盧亙
- 《 題四皓圖 》 —— [ 元 ] 盧亙
- 《 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 》 —— [ 元 ] 盧亙
- 《 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 》 —— [ 元 ] 盧亙
- 《 題金顯宗墨竹 》 —— [ 元 ] 盧亙
- 《 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 》 —— [ 元 ] 盧亙
- 《 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 》 —— [ 元 ] 盧亙
- 《 行盧溝之南書所見 》 —— [ 元 ] 盧亙